虽然德州扑克玩家常常会为了投入筹码而找出各种不合理的理由,但他们为弃牌制造的糟糕理由也屡见不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糟糕弃牌理由,你是否曾经用过?
1. 感觉被击败了
许多玩家在面对某个特定对手或对手的激进玩法时,会产生被击败的感觉。例如,当我在转牌圈进行超额下注时,通常会收到比理论上更多的弃牌。原因是多数对手对半底池大小的下注反应过度。从数学角度看,这种情况与遇到2/3底池大小下注的区别不大。然而,在潜意识中,这种差异感觉却特别显著。
对于2/3底池大小的下注,你需要在跟注后回收约28%的底池。而对于半底池大小的下注,你需要回收约37%的底池。这额外的9%胜率要求确实有意义,但你不应让这种超额下注的恐惧模式影响你的决策。
当你的大脑进入这种恐惧模式时,特别是在翻牌面出现一张像K这样不利的转牌时,你可能会很容易放弃大部分的对子。但这样做可能导致你在80-90%的情况下弃掉手牌,容易被对手剥削。
面对激进的对手时,尽管躲避攻击可能有诱惑,但你跟注一个下注并不需要在超过50%的情况下获胜。实际上,跟注一个底池大小下注只需33%的胜率,而跟注半个底池大小下注只需25%的胜率。
不要让初步的厌恶或恐惧情绪扭曲了你的思维逻辑。
2. 处于下风期
当你手气不佳时,可能会感觉到每个角落都潜伏着灾难。你的大脑会迅速回忆起曾经的痛苦和失败,并启动一种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试图避免再次经历类似的困境。
这些心理机制在潜意识中运行,且非常强大。它们是由情感驱动的,旨在帮助你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就像原始人面对饥饿的老虎时,可能会选择冷静分析风险,但他也可能因逃跑而无法将基因遗传给后代。类似的,当你最近经历了很多负面波动时,大脑可能会进入高度警惕状态,过度感知危险。
在扑克中,这种生存脚本与成功的扑克策略发生了冲突。当你怀疑对手持有比你更强的牌时,可能会因为情绪影响而过早弃牌。当你因为情绪或近期的不利手气而想要弃牌时,不妨退一步,提醒自己这些情绪化的反应可能会干扰判断。
意识到弃牌的动机主要是情绪化时,你可以将情绪放在一边,试着对局面进行更客观的分析。即使你最终仍然决定弃牌,至少你会基于更合理的逻辑做出决定。
3. 减少波动
一些牌手过于关注减少波动。在期望值(EV)非常接近的情况下,避免高波动的赌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问题在于许多牌手在更有利于跟注的场合也试图减少波动。
与直觉相反,减少短期波动实际上会延长你的长期下风期。
当你在应该跟注的情况下频繁弃牌时,你的赢率会下降。随着赢率的下降,你的下风期的时间和幅度也会增加。
因此,在高波动的情况下过于紧缩实际上是在增加波动。扑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这一点。
4. 给对手信任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但我经常听到它。扑克并不是一场几乎没有诈唬的绅士游戏。诈唬、半诈唬和拒绝底池权益都是游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经常说“我相信你有一张K”或“我觉得你拿到了好牌”之类的话,那么你正是我喜欢对抗的那种玩家。
避免被诈唬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对于你的大多数对手也是如此。但不要盲目相信当某人连续下注三次时,他一定有一手强牌。
相反,你应该考虑对手范围内所有可能的诈唬牌,并尝试根据他的游戏风格判断他诈唬的可能性。试着将这种分析与你跟注对手下注所需的较低胜率联系起来,这样你就能避免被轻易诈唬。
总结
普通牌手在微注额级别往往弃牌过于频繁,特别是在对抗过度激进的对手时。请记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什么牌也没有比拿到好牌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因为上述原因而弃牌,你可能经常把底池轻易让给了对手的空气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