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诗经·秦风》
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 年版)
《无衣》产生于秦地。该诗反复咏唱: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衣服跟你共享。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一同奔赴战场。诗歌既表现了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也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朱熹评价这首诗,强调它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诗集传》)。诵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句中助词兴师出兵打仗,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共同对付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同“襗(zé)”,贴身穿的衣服。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铠甲和兵器,与子偕行。
申包胥者,楚人也。吳敗楚兵於柏舉,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隨,申包胥不受命而赴於秦乞師,曰:「吳為無道行,封豕長蛇,蠶食天下,從上國始於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吳,夷狄也。夷狄之求無厭,滅楚則西與君接境,若鄰於君,疆埸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圖之,若得君之靈,存撫楚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君聞命矣,子其就館,將圖而告子。」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於庭牆立哭,日夜不絕聲,水漿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為賦無衣之詩,言兵今出。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無臣若此,吾亡無日矣。」於是乃出師救楚。申包胥以秦師至楚,秦大夫子滿,子虎帥車五百乘,子滿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會之。大敗吳師,吳師既退,昭王復國,而賞始於包胥。包胥曰:「輔君安國,非為身也;救急除害,非為名也,功成而受賞,是賣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賞,終身不見。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絕聲,厚矣,不受賞,不伐矣。然賞所以勸善也,辭賞,亦非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