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學系蔡龍九的自介

        唸哲學,不一定是一開始就有著濃厚興趣做為開始,或許,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激發興趣。個人研究中國哲學的「儒家」轉眼已有多年,回想起來,自己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產生興趣的,而且是熬到博士班後期才產生。當真正理解儒家內涵之後,自然地使用更早之前所受過的哲學思辨訓練,得出儒家哲學應如何融通於當代社會中、如何對應日常生或諸事,而非只是「呆板教條」這類的形式主義而已。

        目前身在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配合系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引導與交流……等,更可以把所學運用在實務層面;雖然,此「實務」跟「賺錢」無必然關係,卻在所有關係中可以自然產生出共勉學習,也能更深化自我、理解自我。

        總之,唸哲學,雖然是「唸」,可以是一種知識上與思考上的學習訓練;而當到教授、寫論文發表,也可以是個人研究的一種實質表現。但,吾身所學,實踐層面的務實操作與深層體會,更是一種珍貴的「愛智過程」。此過程,是無止境的,也自然讓自己成為一個永遠的學習者,與學生們彼此共勉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