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未達門檻,同意多於不同意
核三公投未達門檻,同意多於不同意
2025/09/01 撰文 / 簡立薰
核三公投未達門檻,同意多於不同意
8月23日的重啟核三公投,以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及有效同意票未達門檻的結果告終。
中選會指出,本次公民投票案,其中同意434萬1,432票、不同意151萬1,693票,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票,但最終有效同意票未過500萬523票的門檻,因此本次公投案未通過。以投票率來檢視,年滿18歲的投票權人共有2,000萬2,091人,其中首投族約75萬人,而公投投票率僅29.53%,不到三成。
補充資訊:依《公投法》規定,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需「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才算通過,若有效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或有效同意票數不足未超過具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均為不通過。
公投結果地區分布:屏東僅7鄉不同意
位於核三廠所在地區的恆春鎮,同意4,103票、不同意2,658票,兩方差距幾乎接近1500票,全屏東地區僅有7個鄉(高樹鄉、林邊鄉、新園鄉、崁頂鄉、萬巒鄉、南州鄉、九如鄉)的不同意票數大於同意票數。
此外,全台多數鄉鎮市區皆為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其中又以新竹縣、苗栗縣鄉鎮市區對重啟核三的支持度最高。
賴清德表示需制定安全審查辦法
本次重啟核三公投案結束後,賴清德於晚間談話時表示:雖公投未過門檻,但也尊重民意結果,並充分理解人民對多元能源選擇的期待。賴清德認為,核能的安全問題無法在一場公投解決,同時表示核安會必須訂立安全審查辦法,而台電更需依照此法進行自主審查,定期匯報進度、風險等,若符合安全標準會依法送核安會審議。
除此之外,賴清德也強調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再次表示自己不排斥核能:「如果未來核能更安全、核廢料更少,我們不會排斥先進核能,穩定供電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台灣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在野黨喊話執政黨調整錯誤能源政策
提案人黃國昌表示,民意當前,政府就應做出改變,雖此次公投未達門檻,但聚集巨大民意的同時,也已引起各方注意,並重申屏東地區的多數同意票顯示在意人民也支持核三延役。因此,黃國昌認為當前政府應調整能源政策,也務必傾聽民意、勇於改變。
核能議題再次掀起討論:環團呼籲核三除役
雖本次核三延役公投未達門檻,卻也在各方掀起討論風潮。其中環團表示提案方雖然努力動員鼓勵民眾出門投票,但公投文描述模糊,有很多民眾並沒有想要否決既有政策、或覺得怎麼投都沒差,因此選擇不去投票。環團認為只有約3成投票率的結果,並不具有民意代表性。此外,表示核廢料的存放位置也是後續關鍵之一,應一併深入討論。而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未達門檻,代表台灣人民決定不通過核三延役,政府應按公投結果讓核三步入歷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