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武漢新型肺炎疫情升溫,讓人不禁想到2002~2003年的SARS疫情。當時台灣為防堵疫情擴散,衛生署推動各大醫院廣設負壓隔離病房。直到今日,負壓病房已成為台灣各大醫院的基本設施。有了先前的經驗,對於疫情的防堵相關衛生單位是嚴陣以待,卻也像當初那樣不知所措。所以,今天想來說說醫院裡的隔離病房。

負壓隔離病房

負壓隔離病房顧名思義,乃是藉由空調原理,使病室維持在負壓狀態。如此,對於可能帶有傳染物質的空氣,就不易擴散到隔離病房外的其他場所。病房設置的目的是重在保護其他病人與醫療人員,使病情不致擴散開來。

要維持室內負壓,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利用抽氣設備將病室內的空氣抽出。然而抽出的空氣因為可能帶有傳染物質,並不能隨意排放。因此,排氣口必須設置在醫院樓頂,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且排放的空氣必須經過HEPA以上等級之濾網的過濾後才能排放至大氣中。

此外,由於濾網是耗材,就有更換的必要。所以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濾網更換人員的安全問題。藉由在排氣系統上連接「袋進袋出」裝置(特殊設計的過濾箱),就能使操作人員在更換濾網時,不會直接接觸到濾網。

最後,為要給予病人完善的照顧,我們還須要顧到病人的舒適度。由於抽氣裝置不斷地抽走大量室內空氣,補充足夠的冷氣才不致使房間內過悶。而且較低的溫度也能有效降低微生物的活動力。因此,若是大樓空調原先未將這類病房考慮進去的話(此指冷凍能力與冰水的配送,這類病房不宜與其他空間之風管共管;另外壁掛式的室內機由於回風為病室內空氣,亦不適用於該場合),就必須另外再增設空調設備,以補足冷氣的需求。

世界各國對負壓病房的規範並不一致。而負壓病房的建置,在台灣必須依照衛服部所公告的規範,其詳細內容可以在衛服部網站「負壓隔離病房作業參考手冊」中找到。

其他隔離病房

相對於負壓病房,還有一類隔離病房其目的與負壓病房相反,是用來保護病人的。如,骨髓移植病房、燒燙傷病房...等。由於病患的抵抗力較弱,維持病室內的潔淨度,以降低病人受感染的風險。常見的作法是以水平或垂直的層流(實際上是單向氣流)空氣吹在病床上,為要將可能致病的因子從病患身上吹離。送風所吹出的空氣必須是經過過濾的,通常達到ISO 5以上的潔淨度。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病人受感染的風險。

隔離運送裝置

除了病房外,病患的運送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為此,就有了隔離艙的設計。隔離艙通常是使用透明壓克力作成的密封箱體,使病患可以躺在其內,醫護人員亦能隨時注意病人在其內的狀況。依病人的特性,艙體設置經HEPA過濾的送風或抽風裝置,以防止外界汙染物進入或病患的傳染物質擴散。這樣就能大大降低病患在運送的過程中的感染風險。相關的設計規範亦能在衛服部「負壓隔離病房作業參考手冊」中找到

YANG writes in 20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