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月7日[1],室利·巴關誕生於坦米爾納德邦韋洛爾區古迪耶塔姆鎮的Natham村,本名Vijay Kumar,他的生父母是Smt. Vaidarbhi Amma和Sri Varadarajulu。 巴關的父親是印度鐵路公司會計部的部長[9],他的母親是村中一名樸實婦女。[1] 1955年,巴關6歲那年他們舉家搬到清奈。
室利·巴關高中唸的是清奈的Don Bosco高級中學。[9]大學也在清奈就讀,畢業於DG Vaishnav學院數學系。[10]
1977年六月9日,室利·巴關和Smt. Padmavathi完婚。依印度昔時民風,婚姻乃父母之命,這樁婚姻也不例外,兩人便在家族長輩的安排下結為夫妻。[9]身為巴關的妻子,Padmavathi也很有靈性,他倆的學生都稱呼她阿瑪(Amma)。阿瑪在協助巴關創建靈性組織-合一大學的過程中扮演了積極介入的腳色。 [9]
Jeevashram[11]學校為巴關1984年七月創建於安得拉邦奇特托奧爾區的一所另類教育學校,在印度慈善家Hari Khoday的援助下租得所需校地。身為校長,巴關致力於營造一個能讓孩童真正盛放、發掘自我的環境。初期計有180個住宿生和200個住在鄰近村莊的非住宿生。[9]就是這間學校令巴關的靈性志業起步的。1989年夏天,一名學生向師長報告發生在他身上的神祕經驗,他感受到一股神聖靜默的氛圍。很快地,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做出了類似的報告,然後他們又將自己經驗到的東西傳給下一個人。孩子們說他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神,還能跟他們的內在之神溝通。根據巴關事後的解釋,孩子們觸及到他們的內在大我(Antaryamin),那是住在你心中的內在嚮導,能將所有的存在形式導引至更大的真理。[9]1991年,巴關決定關掉學校,準備為更大的社群提供靈性服務。幾年後,原中學的高年級生都畢業了,剩下的學生也轉到其他學校之後,該校正式在1994年關閉。[9]
一經決定要關掉Jeevashram[11]學校,發展對外靈性課程的工作便接踵而至。[9]巴關便和一小群教師一起努力。最初是7或21天全程住宿的僻靜工作坊形式,致力於協助參加者如實接納自己[12]以及連結我們內在的神聖自我-內在大我[13]
1992年,第二校區成立,位於清奈市附近的Somangalam。1994年,Jeevashram校區更名為Satyaloka。對外的進階僻靜課程便在這個校區舉行。至1995年為止,巴關的工作坊已在印度各大城市舉行,包括首都新德里。1995年,清奈市舉辦第一屆大型對外盛會,吸引了全印十萬多名學員參與。1999年,開始興建位處印度安得拉邦契托爾區Varadaiahpalem的合一大學。大學距清奈70公里,可從國道5號抵達,就位在通往卡拉哈斯蒂鎮古老神廟的Tirupati路上。2000年,第一校區完工,巴關和他的教師團隊移到該校區。接下來幾年,各校區陸續建成,包括2008年的合一大殿[14]。2004年,啟動第一套國際課程。[9]
布達佩斯社的鄂文·拉胥羅斷言合一經驗和任何人類感官的光覺、色覺和聲覺一樣真實,但卻是透過不同的腦神經處理迴路來傳導。[15]
2009年,來自印度及36個國家的600多名代表,包括一支由Mathadipathi、Peetadhipathi及苦行僧組成的印度隊伍,匯集在巴關的阿施藍[16]參與Vishwa Hindu Parishad國際大會。VHP領袖等知名人物,包括Ashok Singhal、Praveen Togadia、Giriraj Kishore、Omkar Bhave及Vendantam在內,均出席了這場大會。[17][18]
知名訪客還包括寶來塢影星希爾柏·謝迪[19]、Manisha Koirala[20]、李提克·羅森[21]、Rakesh Roshan[22]、設計師Donna Karan、Deff Leppard、鼓手Rick Allen,及NBA教練帕特·萊利。 [23]
2011年他被選入Watkins Mind Body Spirit之列,獲選為當年度最有影響力的靈性領袖之一。[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