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整教學實驗室 Capstone Lab
線上成果展
雙螢幕無線投影與電子白板
實驗室整合醫工所甲組四位老師的專長,
期望建構包含三維列印、步態分析、電子實務、機械學習與人工智慧等核心的實驗課程
建構完整穿著緊身衣
與特徵點線描繪的數位量測標準程序
穿戴者有穿著貼合、定位精確、輕量透氣的使用感受。
透過科技部積層製造計畫的補助,實驗室正積極擴大臨床使用的經驗
關於脊椎側彎在設計 (矯正機制與退讓區域) 與製造 (列印方法與使用材料) 方面,在計畫執行與臨床使用過程中持續不斷地改進,包含冷卻、粉末去除、噴砂、修邊、打磨、加上軟墊、釘扣綁帶,都有明顯的設計與製造的進步,顯著呈現在輕量、透氣、綁帶釘扣機構、外觀科技感與矯正治療功能。
平面 X 光影像與三維模型必須經過準確對位,方能提供後續側彎軀體修模的數量化依據。本技術專注於如何在量測患童的軀體時。透過特徵標籤點的標示,來建構更精準的二維與立體幾何資訊空間對位
不同的二維與立體幾何資訊空間對位方式,將產生明顯的二維影像平面與立體模型的空間方為差異情況。因此本技術團隊建立一個能夠將 2D X 光影像與 3D 掃描模型精準對位的處理程序。
本技術可快速進行患童側彎軀體的特徵點線標示與外型掃描量測
患童三維模型具有點資料的座標直 (x-y-z) 與特徵點線色彩 (r-g-b) 的資料,提供後續修模網格運算參考
進行側彎軀體的修模時,必須處理軀體外型的破面、扭曲與平滑等問題,是數位輔具的核心處理程序之一
針對三種軀體畸形 (側彎、扭轉與偏斜) 的六種可能修模程序,本研究詳細討論其優先修模順序對於所設計背架的外型影響
脊椎側彎數位背架技術團隊參賽得獎:2020 年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第二名
結合醫工與復健,以【社區場域參訪之長老教會】與【銀髮失智照護】為例。
左圖為由許昕所長帶領林儀佳老師說明讓學員兩人一組,測試 MOCA test;右圖則為以 VR 體驗訓練課程,增加其反應力。
結合醫工與復健,結合醫工與復健,以【脊椎側彎】為例。
左圖實驗設備設定之介紹,右圖為許維君教授為學生解讀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