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章程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受全體學生之託付,依據學生自治之精神,為保障學生權益、增進會員福祉、落實資源分配正義、完善學生自治體系,制定本章程,頒行全校,永矢咸遵。

 

第一章 總則

1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以下簡稱本會),係依「大學法」第三十三條第二項、「國立臺北大學組織規程」第三十九條設置,制定「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章程」(以下簡稱本章程)。

 

2

國立臺北大學之學生自治權屬於全體會員。

本會代表全體會員,為國立臺北大學最高學生自治組織。

 

3條    

具本校學籍之學生,均為本會會員,亦為各校區學生會會員。

 

4

本會之校區劃分,非經各校區學生議會決議,不得變更。

 

5

本會各項職務,除本章程另有規定外,任期一年,自選舉年七月一日起,至翌年六月卅日止。


第二章 會員之權利義務

6

本會各校區會員一律平等。

 

7

本會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而剝奪會員之權利,亦不得對任何同等會員,拒絕給予同等保障。

 

8

本會會員有下列權利:

一、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

二、參與本會行政、立法、司法之權。

三、依規定參與本會各項活動及使用本會各項資源之權。

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實施辦法另訂之。

 

9

本會會員有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章程、本會之決議及各校區學生會、學生議會制定或訂定之法令。

二、維護本會名譽。

三、繳納各校區學生會會費。

 

10

具本會各項職務之會員,應繳納各校區學生會會費,就職後卅日內未補交者,不得行使職權。

 

11

本會各級機關於行使職權時,若涉及其他學生社團,院、系(所)學會或其他本校學生團體之權益,應徵詢其意見。


第三章 總會

12

總會以下列代表組織之:

一、三峽校區任命三人。

二、臺北校區任命三人。

 

13

各校區總會代表產生方式如下:

一、各校區學生會會長任命一人。

二、各校區學生議會議長提名一人,經各校區學生議會同意後任命之。

三、各校區學生會會長提名一人,經各校區學生議會同意後任命之。

 

14

總會代表之資格以各校區學生會長、政務副會長或學生議員為限。

各校區學生會、學生議會,至少一人充任總會代表。

 

15

總會代表任期一年,自選舉年八月一日起,至翌年七月三十一日止,連選得連任。

 

16條

總會之職權如下:

一、協商、決議各校區之爭議。

二、修改本章程。

三、向本會各校區學生議會提出法規案、預算案、決算案。

 

第17條

各校區就全校一致性性質事務遇有爭議時,經內部協商不成,得提請總會決議。

前項決議,總會僅就各校區提出之方案為表決,不得增減。

 

18

總會會議,應行記名表決,以包含三峽校區代表及臺北校區代表雙方意見在內,達全體代表總額二分之一為可決。

總會決議除案件內容涉及不得公開之事項外,應公告之,並記載參與表決之總會代表姓名,及其同意與不同意決議之立場。

前項不得公開之事項,應於會議紀錄附具理由。

 

19

總會代表在會議時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會外不負責任。

 

20

總會置選舉委員會,辦理跨校區公民投票及受理各校區選舉委員會訴願案。

 

21

具本會各項職務之會員,受彈劾確定者,應立即解除職務。

 

22

本會下設學生法院、總會,總會下轄三峽校區學生會、三峽校區學生議會、臺北校區學生會及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各校區學生會及學生議會處理該校區學生自治相關事務,並代表各校區會員行使權利。

 

23

各校區學生會、學生議會對外代表各校區學生。

 

24

各校區學生會、學生議會互為對等且獨立之機關。

 

25

本會有關學生法院之組織及其審理程序,或其他各校區一體適用之法規,其制定、修正,應經各校區學生議會同意。

 

26

總會之組織,以法律定之。


第26條之1

總會之經費,以各校區每年九月三十日為基準日所收取之學生會會費之百分之三為限。


第四章 總會長

27

總會置總會長一名,對外代表本會。

總會長為總會各項會議之主席。

 

28條

總會長由總會代表互選之。


第29 (刪除) 


30

總會長之任期與總會代表同。

總會長連選得連任一次。

 

31

總會長依法公布各校區一體適用之法規,需經各校區學生會會長之副署。

 

32

總會長有締結條約之權,但須經各校區學生議會之同意或追認。

 

33

總會長有授與榮典之權。

 

34

總會長缺位或不能視事時,以總會代表全體同意之決議,代行對外事務。


第五章 行政

35

本會之行政權於各校區範圍內屬於各校區學生會。

 

36

各校區學生會置會長一名、政務副會長一名,應聯名登記並由該校區會員直接選舉之。各校區學生會得置常務副會長,至多二名,由該校區學生會會長任命之。

 

37

各校區學生會會長對外代表各校區學生會,處理該校區學生會對外一切事務;對內領導各校區學生會。

 

38

各校區學生會有下列權限:

一、辦理校區性或全校性活動、講座、公聽會。

二、設立選舉委員會,辦理各校區學生會及學生議會選舉、罷免、公民投票事務。

三、對各校區會員收取會費。

四、依法進行財務之規劃、執行。

五、參與本校校區性、全校性會議。

六、對外交涉、參與校外學生組織。

七、向該校區學生議會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決算案、或其他諮詢性一般性議案。

八、依法規之授權,訂定法規命令,並送該校區學生議會備查。

九、依其行政上之必要,訂定行政規則。

十、其他屬各校區或全校一致性性質於各校區之行政事務。

 

39

各校區學生會應推派學生代表出、列席校方召開之各項會議。

前項學生代表之推派,以法律另訂之。

 

40

學生會會長、副會長均缺位時,由各校區學生議會制定相關補選及代理辦法辦理之。

各校區學生會會長缺位時,由政務副會長代行其職權;會長、政務副會長均缺位時,由常務副會長代行其職權;常務副會長超過一人時,由該校區學生議會決議之。

會長、副會長因故不能視事時,準用缺位代行職權之規定。

不能視事累積逾三個月,視為缺位。

 

41

各校區學生會部長級以上幹部,有向該校區學生議會報告其業務之責。

各校區學生議員,有向該校區學生會部長級以上幹部質詢之權。

 

42

各校區學生會會長對於該校區學生議會決議之法規案、人事案、預算案、決算案,如認為內容窒礙難行,應附具異議書送交該校區學生議會覆議。

覆議案經該校區全體學生議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學生議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則該案即生效力。法規案、人事案、預算案、決算案於送達該校區學生會會長後,十日內未經會長送交覆議案,視為簽署生效。

 

43

各校區學生會會長、政務副會長之辭職,應於生效日前十日至該校區學生議會說明。

各校區學生會部長級以上幹部之任命、解職或辭職,應以法律定之。

 

44

各校區學生會之組織,以法律定之。

各校區學生會會長、副會長之選舉罷免,以法律定之。


第六章 立法

45

本章程所授與之立法權,於各校區範圍內屬於各校區學生議會。

 

46

各校區學生議會由該校區會員選舉之學生議員組成,代表全體會員行使立法權。

 

47

各校區學生議會有下列權限:

一、制定或修訂各校區各項學生自治規章。

二、審議法規案、預算案及決算案。

三、要求該校區學生會相關單位提供資料以利審查、稽核經費之運用。

四、審查並同意該校區學生會會長所提行政部門部長級幹部及學生法官之任命案。

五、依法要求該校區學生會推派,或由學生法官充任之各級會議學生代表及該校區學生會相關人員列席學生議會備詢。

六、對不法或失職之各校區學生會正副會長、副會長、部長級以上幹部或其所屬機關及本會推派之各級會議學生代表,及各校區學生議會議長、副議長,有糾正權、糾舉權及彈劾提案權。

七、對不法或失職之學生法官,有彈劾提案權。

學生議會行使前項第五款有關要求由學生法官充任之學生代表列席備詢職權,不得干涉備詢人身為各該委員會成員之公正立場。


第47條之1

各校區學生議會為行使糾正權、糾舉權及彈劾提案權,得向各校區學生會、總會、學生法院及其下屬之部門調閱其所發布之命令及各種有關資料。

 

48

各校區學生議會設議長、副議長各一名,由該校區學生議員互選之。

各校區學生議會議長為該校區學生議會各項會議之主席,對外代表各校區學生議會。

 

49

各校區學生議員選舉結束後,應由該校區得票數最高之當選議員於兩週內召集開會,辦理該校區學生議會議長、副議長選舉。

各校區學生議會議長、副議長尚未就任前,由該校區得票數最高之當選議員,代行其職權。

 

50

各校區學生議會議長、副議長均缺位時,由學生議員互推一名代理主席,代行其職權。

議長缺位時,由副議長代行其職權,並於一個月內辦理議長補選。

議長、副議長因故不能視事時,準用缺位代行職權之規定。

不能視事累積逾三個月,視為缺位。

 

51

各校區學生議會得設各種委員會。

 

52

各校區學生議會於每學期應至少召開三次常會。

各校區學生議會遇有下列情事之一時,得開臨時會:

一、該校區學生會會長咨請。

二、該校區學生議員五分之一以上之請求。

 

53

各校區學生議會對於該校區學生會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

 

54

法規案、預算案、決算案、人事案應於提案後一個月內議決之,如遇國定假日、期中考、期末考或其他校區性或全校性事務而無法於期限內議決,得附具理由並決議延長為六週。

本章程之修正案或其他應經各校區學生議會通過之全校一致性性質事務,應於議案提出後三個月內議決之,若無法於期限內議決,得提出期限延長案,並經本會各校區學生議會議決後始得延長為五個月。

 

55

各校區學生議員在會議時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會外不負責任。

 

56

各校區學生議員不得兼任學生法官及學生會之職務。

 

57條

各校區學生議會通過之法規案,應移送該校區學生會,會長應於收到後十日內簽署公布之。

 

58

彈劾案,非經該校區全體學生議員三分之二出席及出席之學生議員三分之二同意,不成立。

彈劾案應於成立日起十日內,送交學生法庭審判之。

 

59

各校區學生議員非因休學、轉學、退學、轉系、無故三次缺席學生議會各項會議或嚴重違法失職,不得由學生議會加以解職。

 

60

各校區學生議會經費,經議長核定預算後,由秘書處提案送交學生議會同意通過;決算時亦同。

 

61

各校區學生議會之組織,以法律定之。

各校區學生議員之選舉罷免,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司法

62

本章程所授與之司法權屬於學生法

凡本會會員,有依法對本會各機關之行為提起救濟之權。

 

63

學生法有下列權限:

一、受理並解釋本會自治規章。

二、審理本會自治法規上之案件或爭議。

三、向本會各校區學生議會提出法規案、預算案、決算案。

四、依法規之授權訂定法規命令並送各校區學生議會備查。

五、依其司法行政上之必要訂定行政規則。

前項第三款之法規案以有關學生法院之組織及司法權行使之事項為限。

 

64

(刪除)


65

學生法由七名學生法官組成。

學生法官由各校區學生會會長提請該校區學生議會同意後任命之,任期一年,自任命日翌日起,為期一年,得連提名連任。

學生法官之提名數額,三峽校區為四名,臺北校區為三名,但被提名人不以具該校區會籍者為限。

 

66

學生法官非受刑之宣告或彈劾處分,不得免職。

學生法官如有缺位時,應應由提名該學生法官之校區學生會會長於一個月內補行提名,經該校區學生議會同意後任命之。

 

67

學生法官不得兼任學生會或學生議會之職務。


68

學生法院設首席學生法官一名,由學生法官互選之。


69

學生法院審判案件,以合議行之,但學生法官得提出意見書。

 

70

學生法院解釋本會自治規章及審理爭端,對本會會員具有約束力。

學生法院審判,應依本章程及本會自治規章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干涉。

 

71

學生法經費,首席學生法官核定預算後,由學生法書記處提案送交本會各校區學生議會同意通過;決算時亦同。

學生法經費,由三峽校區學生會經費負擔其七分之四,並由臺北校區學生會經費負擔其七分之三。

 

72

學生法院之組織及學生自治案件或爭議之審判程序,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財務

73

本會經費來源應以合法方式為之。

本會經費禁止用於一切形式之投資。

 

74

各校區財務獨立,來源屬於各校區者,由各校區依法管理、運用、負擔之。

 

75

本會各校區學生會使用會員會費,應向該校區學生議會提出預算案及決算案,經學生議會通過後始得運用之。

本會各校區預算、決算相關辦法由各校區學生議會以法律之。

 

76

本會各校區學生會,應於每月定期公告其財務收支狀況。


第九章 基本政策

77

本會各機關行使職權,應以保障會員權益,促進大學學生自治為目標。

 

78

本會各校區之交流、合作應以促進本會會員整體利益為基本原則,依比例平均財務、行政負擔及利潤以求各校區會員之平等保障。

 

79

各校區內部協商,應以促進全體會員權益為目標。

不服總會決議之機關,得於決議公告後十五日內,向學生法提起救濟。

 

80

本會各機關之對外交涉,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以促進整體高等教育學生權益為目標。


第十章 章程之施行及修改

81

各校區學生議會、學生會制定或訂定之法令,與本章程牴觸者,無效。

法令與本章程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學生法解釋之。

 

82

本章程之解釋,由學生法為之。

 

83

本章程之修改,應依下列程序之一為之:

一、由總會代表提議,於公告二星期後,全體代表之出席並同意,得修改之。

二、由各校區學生議員五分之一之提議,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學生議員三分之二之決議,擬定本章程修正案,並移送另一校區學生議會,由三分之二學生議員出席,及出席學生議員三分之二之決議通過後,提請總會長公布之。

 

84

各校區學生會得對本章程之修改提出建議案。

 

85

本章程規定事項,有另定實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

沿革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五月廿三日第廿二屆三峽校區學生議會下學期第四次臨時會通過。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五月廿五日第五屆臺北校區學生議會下學期第五次臨時會通過。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屆總會第一次總會會議通過修正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條、第三十六 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七條、第六十八條、第八十三條,刪除第二十九條。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一月四日第廿四屆三峽校區學生議會上學期第五次常會通過修正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七條、第五十四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五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刪除第六十四條,增訂第四十七條之一、第七十條之一。

中華民國一一日第五屆臺北校區學生議會下學期第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