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世新三大調漲學費之「學雜費收入不足支應教學成本」的歪理
一、共通外部成本不該由學生吸收
校方理由:物價上漲、電費成本增加
物價上漲難道只漲世新校區嗎?全台灣都在面臨薪資追不上物價上漲腳步的問題,學生們房租也在漲、電費也在漲,學生難道會比學校更有錢去應付這些開銷嗎?憑什麼這些共通的外部成本要學生吸收?
二、不好好還"長久以來高生師比"的債,還以此為由威脅?
校方理由:配合政府政策需調升專任職員薪資和同時需增聘專任教師55名
「提供合理薪資」與「穩定師資」是學校「本來就應該」盡的義務,怎麼現在變成要由 學生來負擔?況且學校自己製造出師資的空窗期,自作主張的砍掉一批兼任教師後,現在說因為要聘專任老師所以要漲學費。如果學生不願意繳交更多的錢,就必須既須面臨現在這種師資不足的狀況,學生要怎麼說不?這不是變相的威脅嗎?
且學校的生師比長期以來高居不下,仗著教育部不把短期研修生列入計算的漏洞,廣收族群數量大到足以開設各個專班的短期研修生,學校一再聲稱生師比符合教育部規定,但其實這個規定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問題!
三、基礎做不好、財務與程序皆不透明、使人失去信任
校方理由:增購全媒體大樓教學軟硬體設備
在金拱門、Dyson、廁所電視後,還有學生相信學校的設備購買力嗎?校方沒有把錢花在刀口的情況學生有目共賭,上課投影機常常壞掉、老師找不到可用的白板筆、電腦總是出狀況,一堆基礎教育設備都做不好,改善效率超低,反而將錢花在學校的外觀包裝上。學生對於學校對基礎建設的重視程度已經失望透頂,況且在「財務與程序皆不透明」的狀況下,要學生怎麼能再信任學校不會亂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