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能走到哪,決定能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想成為的樣子。」
儘管這是一段漫長而乏味的旅程,從踏出學校的那刻起就開始計程。進入社會以後,剩自己一個人,誰都無法幫忙,自然不會順遂。與同事間的互助互傷,與長官間的溝通磨合,都會讓人始終懷疑人性、懷疑自己甚至往後的人生是否已然定調。
可能因踏錯一步而造成過錯,事後的反省與面對別人的議論、評價有多難熬,只有自己會銘記於心;可能因為無法區分同事與朋友間的距離而苦惱,畢竟私事公事很難不混為一談,漸漸說話有了防備。而後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帶著這份防備。一部分保護自己,一部分隱藏自己;可能因為老鳥的欺壓而抬不起頭;可能因為自己學習的速度沒那麼快而害怕終被淘汰;
這些可能,最終讓你學會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原則。但並沒有就此好過。關關難過得關關過,一山還有一山更高。要追求的不會只有當下。
於是社畜化後的我們,不再對事事熱情。害怕被取代、被定義,被一言以蔽之,從此不見天日。那是一種死灰無法復燃的失落感,在社群媒體找不到歸屬,在親朋好友間找不到共鳴,只有領薪水的那日才有踏實感。日復一日,是本質的自己改變了嗎?撥開層層的自己,是否會發現裡頭已空無一人?
但其實,人是一種既脆弱又堅強的物種,即便在深夜裡無助的呢喃,明天仍會重新打起精神,越戰越勇。我們既樂觀又自卑,既好高騖遠又短視近利。我們都是林中之鳥,都想著擁有一線生機,而可能失去更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