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快意或失意,人總在找尋,此刻前進的理由。
持續空轉了一段時間,感受著,探索著,對現在的生活方式仍有些迷茫。對習慣規律的人來說,打破規律這件事就足夠可怕了。對我而言最快能抓住生活感的方式應該就是開啟地圖了,以家為座標,用手指四處逛逛,以前行萬里路,現在打開電腦愛去多遠就去多遠,有興趣的景點或店家就打上星星儲存起來,想去在去,能多一個選擇的機會這一點使人心生愉悅。
開啟地圖能快速掌握離家最近的吃喝娛樂在哪,吃(市場、賣場、店家、早餐店)、喝(飲料店、咖啡廳)、娛樂(超商、百貨公司、圖書館、公園、書店、家居店、文具店)還有需求(理髮店、牙醫、診所)等,生活在市區的好處是周邊商家密集度高,網路購物也便利,有時採買完一個禮拜的伙食,宅在家裡也很自在,就算沒庫存也不致焦慮。
家裡附近有圖書館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一部分是書的成本因各種因素越來越昂貴、會再次翻閱的次數不多(太多新書要看了)、家裡空間有限,真心讀過喜歡轉買電子書支持。但閱讀不可或缺,圖書館也與時俱進,有實體和電子書可供借閱,實體書亦能跨館借閱,不侷限在單一圖書館,一張借閱證能借30本書,每月會上架大概三個月前的書,能看到書房有不同的書來來去去是一種驚喜跟滿足。對書而言,他們或許有天會被遺忘,但在此前可以到各式各樣的家裡探訪,能被很多人呵護,不只在一個定點停駐,是否也是一種讓人羨慕的存在方式呢?
這段時間也陸續體驗了霧眉、除毛、頭皮護理、做臉,才發現美容業競爭激烈,家附近就好多間,評價有高有低,但主要還是要看環境,個人偏好找安靜、不推銷的工作室,但評價難免影響意願,難怪曾在打工網站看過有幫忙打五顆星評價一則多少錢。現在雖說是評價為尊的時代,也可能會有假評或不理性的評論,如真的對某家店有興趣,還是要親身體驗過,畢竟蜜糖毒藥理論在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評價可以參考,但不應該限制了自己想怎麼做。
從2022年冬天開始便偶爾都會發作的濕疹,讓全身癢到不行,抓還會留疤,病因不明,陸續看過幾家中西醫,擦藥、吃藥、擦乳液樣樣試過,從前不曾有這樣的困擾,且似乎無法根絕,只能抑制,發作時因無法控制身體的焦躁感使心情低落。最近一次的看診,醫生說應該是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開些抗組織胺的藥跟藥膏。但藥膏通常有類固醇,所以也不太愛擦,每天以擦乳液的方式緩和,不用肥皂、不洗太熱的水、穿太合身的衣服。但偶爾飲食破戒、天氣轉換間或是心理因素都還是會出現紅疹,只能祈禱最低程度的復發,做好保護措施。
慢慢接受現在的身體狀態,調整自己的飲食型態,自己下廚,菜、肉、魚、蛋,簡單調味,少吃澱粉,少喝飲料,多喝水;水果不能少,最常買香蕉、蘋果、芭樂,偶爾買西瓜、番茄、蓮霧、橘子、百香果,但挑選水果的技巧還是薄弱,肉眼看不出內裡的好壞,每次都像開盲盒。夏天有一陣子也喜歡去買酪梨做成酪梨牛奶,加些蜂蜜、牛奶、冰塊就很美味。好在最近皮膚的狀況逐漸穩定,偶爾才發癢。人對於無法掌控的事都會覺得很懊惱吧,以為聽話的身體漸漸失去控制,總結是一定要更愛惜自己的身體。
不管是以家為座標,觀其周遭;或是以心為座標,關照身心,都很重要,尋找核心的生活感就是抓住讓自己感到幸福、安心的事情,即便是小事,一點一點積累也能有成就感。生活感也是對生活的意識掌控度,能獨自選擇並安排,能不被觀念綁架,重視自己身體的需求,接住自己的情緒,不再只是關切他人,一味順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偶爾聚在一起,大多各自獨立,以自在的步調,用舒服的方式,不強取,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