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石碇溪,或許從雞母嶺的福安廟,要不從更上游的楊廷理古道開始,往海的方向走下去,你會直接聽見歷史從腳下傳來聲響。

跟著溪水,穿越舊日散落山間的埤塘,土路轉為石階,石階變作水泥柏油。自南邊福隆綿延而來的沙丘,在石碇溪出海口附近硬生生截斷,成為龍門電廠的專用碼頭。現代溪流的命運通常如此。

▲ 稜線景

▲ 楊廷理古道

但石碇溪不一樣,歷史留下另一道伏筆。

在下游不為人知的地方,分出一道灌溉溝渠,在公路旁潛行,悄悄進入尖山腳的老社區,居民建了座洗物亭,仍如舊日般洗菜洗衣。當這條清澈支流再度與主流並行,卻還隔著一片神秘的溪口森林——那是東北角近乎絕跡的,穗花棋盤腳和銀葉樹的群落。

溪口遊憩區的老釣客,是最好的生態解說員,你若上前攀談,他們大都樂意分享漁獲桶裡,關於十年前那場風災帶來的魚況、關於雞仔、豆仔、紅槽的故事。同時,除了熟悉的老朋友,桶內總不乏一些稀奇古怪的生面孔,而這些就需要自己去做些功課了。

▲ 六帶鰺

▲ 火斑笛鯛

石碇溪念舊,原來在主流之外,私藏了另一段歷史。甚至還在出海前沖積出了一小片小沙灘,彷彿澳底最後一絲老記憶,仍靜靜沈澱在這裡。

觀察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