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宇多田光、濱崎步、小室哲哉……80、90年代是J-pop的黃金時代,許多日本知名音樂人都在當年的世界樂壇上發光發熱。
你是否曾想過:J-pop是怎麼來的呢?又如何在80、90年代走出日本,甚至走向世界?本次的社課我們邀請到了政大日文系的金想容老師前來和大家分享J-pop與日本音樂的發展,希望大家在欣賞J-pop之餘,也能了解日本音樂的歷史與J-pop的演變!
早在平安時代,日本就有屬於自己的宮廷音樂,稱之為「雅樂」。另外,在與中國、琉球等地交流的過程中,也吸收了三味線、尺八等外來樂器,並融入在日本音樂中。
江戶時代晚期,出現了類似阿卡貝拉的「はやり歌」,以及用三味線伴奏的「端唄」。明治時代因為明治維新的影響,更是出現了以軍歌為原型的流行歌曲。
昭和時代,除了戰前的演歌、流行歌外,戰後美軍佔領時期帶來的西方音樂,也讓電子樂器、校園民歌在日本流行。
80年代,受到數位技術發明、日本經濟起飛等影響,J-pop也開始出現新的變化。
80年代中期,以電子樂器及都會感的節奏﹑歌詞為特色的「City Pop」興起,也出現迪斯可曲風。而像Rick Astley等英國歌手或樂團的音樂,也為J-pop帶來新氣象。
80年代可以說是J-pop開始萌芽的時期,包含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傑尼斯偶像﹑山下達郎﹑竹內瑪麗亞等人,都是此時期的代表人物。
90年代前期,因日劇風潮及卡拉ok盛行,加上知名製作人長戸大幸與Being唱片公司為歌手量身打造的宣傳手法,此時的J-pop也進入「KDD」(卡拉OK、電視劇、長戸大幸)的時代。
此時的J-pop大多以Being音樂公司為主流,Being公司常以「套裝方式」包下動畫作品﹑電影的所有歌曲。透過與著名日劇或動畫合作的方式,成功藉由日劇及日本動漫風潮,推廣旗下藝人及相關歌曲,並結合卡拉ok流行,藉由將歌曲中歌詞作為曲名,以及琅琅上口的搖滾曲風,成功讓歌曲在卡拉ok中傳唱不衰。
90年代後期,則是知名作曲家小室哲哉以及其所率領的「小室家族」稱霸樂壇的時代,身為全能音樂人的小室哲哉,除了一手包辦作詞、作曲及編曲外,也身兼藝人培訓工作,一手打造出華原朋美﹑安室奈美惠等知名歌手。
90年代對於J-pop圈來說,是一個百花綻放的年代:前期有WANDS、ZARD、B’z等樂團,以及倉木麻衣這類的創作歌手。後期則有小室家族旗下的華原朋美、鈴木亞美等人稱霸樂壇,其中同屬小室家族的安室奈美惠更是掀起「安室現象」,成為90年代日本話題人物。
除了介紹J-pop的歷史外,本次的社課中,老師也和大家分享了J-pop的特色與市場行銷策略。
J-pop的特色:四種常見和弦與三段式樂曲構成
J-pop和其他流行音樂相比,較常使用卡農和弦、小室和弦、王道和弦、Just the two of us和弦四種特定和弦作曲。在編曲上,則大多採用三段式樂曲構成,並強調副歌的段落,90年代小室哲哉便是運用此概念,大量產製流行歌曲。
「分子分母論」是J-pop在市場行銷上很重要的策略,其核心概念為「分子:歌者/音樂人的人設分母:歌曲的音樂類型」之間越一致,越具有完整性,相反的,兩者之間越不一致,則能塑造出差距大的喜感或違和感,令人印象深刻。
將「分子分母論」運用地爐火純青的代表人物,便是「AKB48之父」秋元康,其在AKB48後打造出的新女團「櫸坂46」雖然是少女偶像團體,卻不像AKB、乃木坂等其他旗下團體一般走清純甜美風,而是以帥氣、酷炫的軍人風格出道,顛覆一般人對少女偶像的認知,也讓櫸坂46成功在日本流行音樂市場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