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蝦夷島」變成「北海道」時:從《黃金神威》談起
當「蝦夷島」變成「北海道」時:從《黃金神威》談起
主講人 楊素霞老師
2022.12.13
在日本的許多地區中,北海道一直是台灣人去日本觀光的人氣景點之一,但你知道北海道事實上是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才成為日本的一部分嗎?而舊稱蝦夷島的北海道上,當地的原住民愛努人的處境究竟如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人氣動漫《黃金神威》的腳步,一起來了解這段白雪覆蓋之下的歷史吧!
(注意!! 以下有《黃金神威》微雷,請斟酌觀看)
《黃金神威》的故事背景
《黃金神威》是由日本漫畫家野田智於2014年開始於《週刊YOUNG JUMP》連載的漫畫,並於2018年推出電視動畫。本作以日俄戰爭後的北海道為舞台,敘述人稱「不死之身」的日本軍人杉元佐一與愛努少女阿席莉帕一同尋找黃金的冒險故事,除了他們兩人外,同時期的北海道也有其他的勢力為了各自不同的理由而尋找黃金,故事便是圍繞著這幾股不同勢力之間爭奪黃金的過程而展開。
《黃金神威》中的北海道開拓史
雖然在台灣人的印象中,北海道一直都是日本的四大島之一,然而北海道其實直到十九世紀末才成為日本的領土,在此之前北海道被稱為「蝦夷地」,是當地原住民愛努人的居住地。 明治維新後,日本積極對外擴張,北海道也因此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並吸引了大量的和人(日本人)移民前往開墾。
《黃金神威》的故事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這些日本人為了不同的目的前往北海道開墾,他們有些是被流放的罪犯、有些是幕府被推翻後失業的武士,有些希望到新天地開拓事業,也有一些是想要推動北海道獨立的獨立運動家。這群人為了尋求一條生路,孤獨地來到天寒地凍的北海道發展。
《黃金神威》中的幾股主要人物勢力便分別象徵著這些不同的立場:男主角杉元是受到戰友的委託而前往北海道尋金;身為親幕府方的土方歲三一派則是因不滿明治政府而前往北海道與之對抗。除了他們以外,以鶴見篤四郎中尉為首的鶴見派與第七師團則是想推動北海道獨立,而身為愛努族的奇羅藍克則與俄國的游擊隊隊員聯手,想要建立所謂的「極東聯合國家」。
《黃金神威》中的愛努文化
除了豐富的歷史背景外,大量的愛努文化元素也是《黃金神威》的一大特色:作品中詳細介紹了愛努人的傳統文化,並將這些文化元素與故事情節結合。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從食、衣、住、行、宗教信仰等不同的角度看見愛努文化的元素,例如身上刺青、獵熊祭祀等等。可以說,《黃金神威》不只是一部漫畫,更是一部愛努文化的百科全書。
《黃金神威》中的愛努人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神威》的走紅,也重新喚起了日本社會對愛努文化與愛努族現況的重視。
長久以來,愛努族自從成為日本的一員後,便面臨了與世界各地許多原住民族相似的困境:土地被掠奪、人口減少、社經與文化地位的弱勢,以及因為大量和人移民進入北海道所導致的語言和文化流失。諷刺的是,日本社會長期忽視他們的處境,甚至有時還有歧視的情況出現,例如日本有電視節目就曾以「愛努」的諧音梗講了一個「啊,有狗」(日文發音為Ah, inu)的歧視性玩笑,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黃金神威》卻試圖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愛努族:作者試圖從正向的觀點來詮釋愛努文化,並打破了以往對愛努人「可憐、需要被同情」的刻板印象。
本作的女主角阿席莉帕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故事中,作者將阿席莉帕描繪成一位聰明、勇敢,積極接受新知的少女。除此之外,在面對杉元等和人時,她也展現出了對自身文化的豐富知識,教導杉元等人正確的愛努文化。除了阿席莉帕以外,故事中的其他愛努人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意志,並非一般印象中的「弱勢族群」,由此也可窺見作者想要翻轉對愛努人既有形象的企圖。
小結
《黃金神威》的成功,在於它不只是一部尋寶漫畫,而是試圖從不同勢力的立場,勾勒出一幅明治初期的北海道歷史群像,並嘗試從身為原生族群的愛努人視角,探討他們所遭遇到的問題。
另一方面,這部動漫雖然促進了大眾對愛努文化、北海道歷史的理解,但理解之後,是否真的能夠消除對愛努民族的歧視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