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拍片為青春找方向

老師說得再動人,都是別人的故事。

學拍片,別人的故事就能為孩子的生命指引方向。

遠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已經連續十年,邀請我以拍片的方式帶領學生認識自己,並且開設工作坊教授學生拍片。

輔導中心邱兆宏主任談到一個問題,「諮商輔導和拍片有什麼關係?」

他說,過去我們都是用專題演講、參訪的方式,來推展生命教育。但是這些活動,講師們說得再生動、再感人,再怎麼說都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讓學生自己拍片,就可以讓別人的故事豐富孩子的生命。

要將生命教育內化到學生的心裡,就必須讓這件事情跟學生有關係。

透過學習拍攝影片,從拍攝內容、腳本到畫面等等,都需要學生團隊們將採訪的點點滴滴,以及所獲得的體驗與領悟,經由鏡頭詮釋出來。這個拍片過程正是生命教育的歷程,可以成長與豐富學生的世界。

記得有位擔任攝影師的學生,分享去偏鄉拍攝課後陪讀班孩子讀書的情形。他說:「我拿著攝影機,拍攝一群大多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透過鏡頭,我靜靜地看著他們用功念書的模樣,突然間發現,我有父母,我比他們幸福多了」。但是對照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我在內心質問自己:「我到底在做什麼?我竟然如此虛度著我的人生」。

有一部作品叫做《欠一個勇敢》。

學生導演在片頭有一段旁白。他說:「我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現階段,看著大家為了未來努力著,卻沒有人告訴我們未來是什麼樣子,我想透過這一次拍攝紀錄片,可以更瞭解自己一點,更相信自己一點,也告訴自己,勇敢是什麼」。這位學生透過拍攝一位身心障礙同學的紀錄片,找回自己的「勇敢」。

讓學生學習拍片,可以將學生帶回諮商輔導最核心的生命課題裡。在每一部學生影片所呈現的生命故事中,我們見證了觀眾、學生團隊、影片主角、主辦單位等各種角色,彼此用生命豐富生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