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不限定特定的學習活動類型或形式,鼓勵學生根據學習需求與興趣,自主規劃多元學習內容。活動形式可包括讀書會、專題討論、實作課程、工作坊、參訪交流或其他創新學習方式,惟需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具體執行計畫,並經審查通過後方可獲得補助。
本計畫並未規定學習活動的次數或場次,惟依規定,計畫中必須包含一場成果發表會或成果檢核聚會(形式不限),以檢視學習成果。
每個社群需確保所規劃的學習活動能夠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並有實質的學習成效。建議社群根據計畫內容及學習需求,規劃足夠且具體的活動次數與內容。
社群計畫成果形式不限,可依社群學習內容與活動特色自行規劃。成果可包括文字報告、學習心得彙編、專題作品、影片紀錄...或其他創意展現方式,惟需能具體呈現學習目標達成情形與成效,並於結案時繳交成果資料。
另需於結案時繳交成果報告書,以及介紹整體計畫及執行情形的海報、影片或簡報,以完成結案流程。
是的,每個社群須自行邀請一位指導教師,提供學習方向建議與專業指導,協助社群順利推動計畫。指導教師的角色為顧問性質,學生仍需自主規劃與執行學習活動。
依本校規定,指導教師不提供指導費。指導教師以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專業成長為主要任務,提供諮詢與指導建議,並與社群共同推動學習活動。
若指導教師擔任社群活動講師,實際參與授課或專題講座,則可依本校相關規定支領講座鐘點費,最高可支領5小時講座鐘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