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綾 藝術治療師 ● 撰寫
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有什麼差別呢?可能有不少人覺得藝術治療也不過是在學怎麼用不同的藝術媒材創作罷了,說什麼能從圖像中看出/分析出創作的人在想什麼或是要表達什麼那應該都是編的吧!而且很多從事藝術治療的人員也都有學藝術教育的背景啊!那麼藝術治療師跟美術老師到底有什麼不同?此外,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Art as Therapy 藝術創作即治療」這一藝術治療理論,那是不是去上美術課或參加手做工作坊等創作藝術的活動都具有治療效果且能將其稱之為藝術治療呢?與其花很多的錢去接受自費的藝術治療,是不是去報個一般的繪畫才藝課來上就可以了?
其實,要將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做完全的區分是有困難的。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藝術活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極重要的存在,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對他們來說繪畫創作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尤其是年紀越小(學齡前)的小朋友越能看的出來,他們的創作不受任何技巧的限制,大膽且充滿想像力。根據美國藝術教育學者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隨著孩子的年齡、認知等各方面的發展,會影響孩子的繪畫表現,將此理論運用在藝術治療中能使治療師更有系統地了解兒童的狀況從而提供適當的介入。藝術創作能提供自我表達的管道、精細動作的訓練並且促進視覺及空間等感官發展,因此幼稚園與小學教育會將藝術教育定為必修科目之一,然而在教育體系中藝術活動往往會被導向於藝術理論與繪畫/創作技巧的學習,從而導致很多人因為達不到老師的標準而對繪畫創作喪失興趣或是創作表現從此停滯不前;反之,藝術治療重視的是創作的過程而非作品本身的美醜或技巧的展現,因此接受藝術治療的人無需具備任何藝術創作的經驗或背景,藝術治療中的創作品為當事人想法和情感的具體呈現,當內在情緒的衝突被視覺化、圖像化後,負面的情緒能獲得了宣洩,當事人們便有機會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與了解,增進自我認同與接納。
藝術治療會依個案情況或團體性質訂定治療目標,但目標有時可能會因現實狀況而有所調整;藝術教育則是依據教學主題訂定學習目標並且在課程(學期)結束前不太會改變。藝術治療會依據個案狀況及需求訂定治療療程和進度,並且每一次的療程會依據個案實際的情況彈性調整,所以並非由藝術治療師全程主導治療進度;藝術教育會依老師設計的課程安排進度,老師為整堂課的主導者,學生只能遵從老師的指導。藝術治療服務的對象相當廣泛,從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到老人,有發展遲緩、情緒障礙、自閉症、行為問題、壓力調適、失智症、長短期心理恢復及各類症候群及任何希望透過創作探索自我、增進身心健康的人都可以接受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可以採一對一或團體(依年齡及個案情況調整團體人數)模式進行,至於採用哪一種以當事人的狀況和治療目標為優先考量;藝術教育的對象為一般學生,所以以學校或才藝教室的班級為單位進行。在媒材的選擇和創作這部分,會依個案喜愛、熟悉或心理需要為選擇媒材的標準,而治療師則是從旁協助選取材料,創作過程不受任何技巧限制,所以個案能有很大的空間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在藝術教育的體系中,學生必須配合老師所訂的課程目標而使用老師指定的媒材,並且要依老師訂定的主題創作。
說了這麼多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的差別,可能還是有不少人會有疑惑,不是有一理論說「藝術創作本身是具有療癒的效果(Art as Therapy)」的嗎?雖然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都有助於人格的塑造且能促進個體發展藝術的表達能力,但這並不表示所有的創作都一定能導向好的那一面。當一個人創作出一幅色彩黯淡、充滿暴力或恐懼的畫時,我們能說這一次的創作或這一幅畫給當事人帶來了治療的效果嗎?或許他/她確實在創作這幅畫的過程中將負面的情緒及意念抒發在其中,但也有可能當事人因此更鑽牛角尖而將自己引入更深的低潮中。在藝術治療的過程中,情緒的抒發只是治療的一部份,不論今天的治療做的是哪一類型的創作,都需要有一名專業的藝術治療師在「治療師 - 個案 - 作品」這個三角關係中做出適當的協調及引導。間單來說,藝術治療是藝術和心理治療的結合,所以專業的藝術治療師必須受過嚴謹的心理治療專業訓練加上豐富的多元藝術創作能力方能從事這份工作。而一般從事藝術教育的老師由於他們大多是是念藝術系(Fine Art)或藝術教育(Art Education),所以他們不一定能覺察到學生的創作過程和作品與其情緒、想法及潛意識的連結,而是重視學生是否有在課程中培養出美感和創作能力,並以學生作品的表現作為教學成果的評量。
雖然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在應用理念和觀點上都有所不同,但兩者所使用藝術媒材和創作技巧卻是大同小異的。藝術治療其實是建立在藝術教育的原理上再融合心理治療的觀點而發展出今天的規模,歸根究柢,藝術創作是人類發展歷程中一種最原始也最自然的表達方式,不論是史前史代的壁畫、名畫家梵谷的畫作或是小孩的塗鴉,都是人類藉由藝術創作/圖像符號來表達自己所思所感所看的證明。藝術活動能提供我們一個釋放心理上或情緒上的困擾與問題的管道,最近有很多人都在推廣藝術療癒活動,以藝術創作即治療的理論辦理藝術課程促進身心健康,透過藝術教育的渠道的確也能達到些許的治療效果,但有需要還是要尋求專業藝術治療師的協助喔!
*關於 Viktor Lowenfeld 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會在新的篇幅中詳細介紹
*本文所有照片均為本人於藝術治療課程中所做之創作,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複製等。
*引用本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