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六龜區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
守護故鄉,到六龜體驗山林生態之美
守護故鄉,到六龜體驗山林生態之美
受訪者|專案經理 廖志雄
文字|朱倢平
生態導覽解說(地質教室)
族群多元、生態豐富的高雄市六龜區,有水勢壯闊的荖濃溪及全臺灣第一個可受理預約解說導覽的自然保護區——十八羅漢山,近年來,在官方及地方共同努力下,成立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帶領遊客感受六龜人文歷史及自然環境的獨特魅力!
隧道內暗黑生態導覽
層巒疊嶂十八羅漢山,活的地質教室
造訪高雄市六龜區,由台27甲一路向北行,不久路旁忽見壯觀峻峭的山群——十八羅漢山,狀似各種姿態的羅漢,故而得名,區內有U型谷、峽谷、獨立山頭等特殊地形,被劃為自然保護區。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走入這座環境教育場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指導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團隊,攜手六龜當地頂尖的協會:寶來人文協會與荖濃溪文化藝術促進協會等單位,結合在地有志之士成立環境保護解說服務團隊,透過系統化的培訓計劃及認證,發展生態旅遊,於2020年正式成立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並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讓更多有志之士有機會加入守護鄉土的行列。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地貌非常獨特,經造山運動抬升,獨立山頭陡峭直立,還有日治時代打造的隧道、特殊少見的植物、溪流生態及隧道內豐富的暗黑生態。」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專案經理廖志雄分享,他笑說自己雖是土生土長的六龜人,但直至參加解說培訓,才重新認識故鄉,這塊寶地不僅生態及人文歷史豐富,早期更是採樟及林業重鎮,十分繁盛,現今仍保有淳樸的人情味。
百年隧道探祕,體驗手洗愛玉之樂
遊客們戴上安全帽,跟著解說員展開探險之旅,走入目前開放的第六號隧道及U型谷,不僅了解六龜由來、昔日採樟等產業發展史,更能認識形成於一百八十萬年前的十八羅漢山地質、觀察隧道內洋燕所築的巢、風化環等,如同走入活的大自然教室。導覽人員皆是六龜在地人,透過認識自己家鄉的風土,進而親身參與環境教育及推廣,也凝聚地方認同。廖志雄說:「為了更便民,服務區特別開放周六及連假臨櫃申請服務,現場申請就可參加導覽。」
洋燕築巢
手洗愛玉體驗
若聽完導覽仍意猶未盡,協會也有半日、一日遊行程,可以體驗採果、手洗愛玉、揉茶等趣味活動,好吃又好玩。在勞動部的支持下,協會透過計畫獲得更多資源投入,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研發新產品,也培育在地人才,為社區增加就業機會,並設計多樣化特色遊程,提升當地旅遊品質與豐富性,吸引民眾前往體驗。
廖志雄指出,體驗活動皆經過反覆嘗試調整,例如手洗愛玉經十多次測試,才挑選出最易凝結的礦泉水品牌;揉茶也是他們與製茶師傅反覆討論才定下的流程,由師傅將萎凋及炒茶等較費時間部分完成,遊客可直接體驗揉茶,並於茶席認識茶米、聞香、沖泡,喜歡還可以買回家品嚐,廣受好評。
六山十八,打造品牌在地共好
六龜區農產品種類豐富,六龜除了是金煌芒果的發源地,也是臺灣第一個成功種植胡椒的地方,協會成立共好平台「六山十八」,與在地小農們合作開發商品,推出如黑白胡椒研磨罐禮盒「山城椒傲」,包裝精美大方,叫人捨不得用,廖志雄說:「這不僅是令我們驕傲的作品,還特別送檢驗中心,確保無任何農藥、重金屬殘留,一定要把食安做好。」透過在地人參與,不僅守護六龜珍貴的自然環境,也開創出一條全新的產業之路。
山茶小禮盒
山城椒傲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