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利用網絡分析和系統發育分析探討了森林演替的不同階段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結構,並使用排序和回歸分析探討微生物、環境因素以及它們的生境變化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發現,不同的造林方式導致不同的微生物組成。苗木造林與成熟森林相似,對地下微生物的組成有顯著影響。相反,播種造林對土壤微生物的變化影響較小,呈現出尚未造林前草地土壤的遺留效應。根系圈對微生物組成的影響在三種森林類型中保持一致。總體來說,本研究強調了森林分布變化在塑造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在森林管理和恢復工作中考慮這些動態的必要性。
中國西北荒漠的土壤品質受人為影響嚴重惡化,不同的土地管理方法,如草坪整地,被用於土壤修復。儘管廣泛認為可改善土壤品質,但在特定環境下,未經影響評估的草坪整地卻可能導致土壤惡化。此研究旨在了解草坪整地通過改變真菌群落如何影響土壤。通過研究土壤理化性質和核ITS條碼定序,探討了雙子葉植物長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和單子葉植物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在乾燥、寒冷和高鹼性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多樣性和生態功能差異。我們發現土壤遺留物有助於維持土壤α多樣性和營養位,但草坪整地導致土壤氨化作用增加、土壤磷流失、土壤pH升高,並在乾冷環境中提高了土壤腐生菌比例,對土壤功能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