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響應雙語國家政策,羅東高中雙語實驗班累積四年教學能量,打造沉浸式英語學習環境
羅東高中雙語實驗班在專業教師群用心帶領下,秉持「由簡至繁、由基礎至跨域」的教學理念,透過雙語代理教師及外籍教師協同教學,結合實驗課程與學科課程,為學生建構完整的雙語學習體系。本屆畢業生展現強大的學習力、執行力以及表達能力,截至6月12日為止,在特殊選才、繁星推薦以及個人申請皆有傑出的榜單表現。
雙語班課程涵蓋經典文學閱讀、繪本閱讀與創作、思辨力訓練、藝術鑑賞及環境議題教育等,在本班任課教師與外籍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除了建構基礎學科及語言知識,也充分培養同理、合作、溝通表達等能力。林佳緹同學表示,雙語班的特殊課程和交流機會增長了她在語言和全球文化方面的視野,讓她在面對大學面試時能帶著健全的語言基礎自信應對。
本校雙語班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包括跨國線上交流討論、與政大國際交換生的互動、寄宿家庭接待姊妹校學生、英文專題簡報交流及國際姐妹校互訪等。學生也運用課堂所學參與志工服務,前往在地國小進行晨間雙語繪本閱讀。高二時,學生已能自主完成架構完整的文化交流英文簡報,甚至能用英文向德國交換學生介紹三角函數並教授殭屍舞。張晧恩同學分享,透過與外國學生交流及文學討論,啟發他在大學中學習文學和語言的志向。
雙語班課程首重學科基礎,再求延伸應用,而英語則作為終身學習及探索世界的工具。透過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本屆雙語班畢業生多已錄取心中的第一志願。孫孟瑄同學表示,雙語班的資源、活動讓她逐漸發掘自己潛能,在升學路上更自信地走下去。翁穎葳同學也感同身受,她認為雙語班提供多樣豐富且自由的探索學習環境,讓她透過不同視角思考和雙語對話,讓高一還很迷茫的自己找到了方向並累積能力與價值。黃子政同學則提到,雙語班的交流活動讓他接觸多元觀點,面對多面向考題時更能從容應對,同時提升英語聽說能力。
雙語班尤其注重學生軟實力的培養,學生在兩年間需要大量的團隊合作,也培養了多元包容、同理心等溫暖特質。林千又同學認為,雙語班豐富的活動和獨特經驗給了她以前沒有的、在大學中需要的能力和品質,同儕氛圍也在準備學測期間給了她溫暖和精神支持。鐘子璿同學也感性分享,她原本不太敢面對人群開口,最後卻可以在成發時用英文報告,深刻感受到進入雙語班後的成長。陳馨雅同學與陳冠文同學都同樣認為認為自己在雙語班遇到了願意互相照顧的朋友和充滿熱忱的老師們,一起經歷許多活動,為高中生涯寫下精彩篇章。
羅東高中雙語實驗班透過創新教學模式與豐富國際交流機會,不僅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更培養其國際視野與軟實力,為台灣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王馨伶 分科測驗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法學組
李翊甄 分科測驗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林千又 繁星推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林佳緹 個人申請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孫孟瑄 特殊選才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翁穎葳 個人申請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陳姝汝 分科測驗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陳昱好 分科測驗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
陳韻竹 分科測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陳馨雅 個人申請 銘傳大學資訊應用與金融保險學系金融組
游子鈴 分科測驗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黃子桐 分科測驗 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劉宇庭 分科測驗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鍾 昀 分科測驗 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鐘子璿 繁星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王泓翔 個人申請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吳昌學 分科測驗 輔仁大學哲學系
吳皓宇 分科測驗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林羿頡 個人申請 國立中正大學經濟學系
張晧恩 個人申請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陳冠文 個人申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黃子政 繁星推薦 東吳大學法律系
蔡秉亨 個人申請 輔仁大學法律系
黎樂恆 個人申請 逢甲大學經濟學系
林佳緹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在雙語班的三年中,我深深感受到自由及包容。只要有學習的熱情或意願,無數的機會等著學生去嘗試及探索。即使是失敗的活動經驗,我們也都會視為成長並在下次機會中改進。
另外,雙語班的特殊課程和交流機會增長了我在語言和全球文化方面的視野,讓我在面對大學面試時能帶著健全的語言基礎自信應對,不會因為來自偏鄉就感覺自卑。重要的是,雙語班導師和外師因材施教,對擁有不同理想學生的關心和幫助總是很貼切和全面。
雙語班的環境和資源讓我在沈浸於英語的同時,找到自己對語文的熱忱,也透過活動培養領導力等軟實力。我想只有在這樣包容度極高的班級裡才能有這樣幅度的成長。
林千又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The rich activities and unique experiences in the bilingual class created a new me. It gave me th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that I didn’t have before and that I need in college. Besides a lot of help in studies, the bilingual class really gave me warmth and spiritual support during my preparation for the GSAT.
孫孟瑄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羅高,特別是雙語班的資源、活動讓我能夠逐漸發掘自己潛能,並發揮於實際行動上。在這條升學的路上,幫助我更自信、閃耀的走下去。
張晧恩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programs within the bilingual class, such as exchanges with foreign students and literature discussions, I was inspired to pursue a globally oriented path, as well 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s at university. Additionally, the talented and diligent peers that I've had the honor of acquainting in the bilingual class enabled me to learn from them and grow into a better version of myself.
黃子政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雙語班的交流活動讓我接觸多元觀點,面對多面向考題時更能從容應對,同時提升了英語聽說能力,對準備大學入學參考用的英語能力證書也有很大幫助。
鐘子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我覺得進到羅高以後學習環境真的差了很多,身邊的同學互相切磋進步,而且進到雙語班之後又有更明顯的提升,大家一路扶持著彼此到最後一刻實現夢想,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雙語班的資源真的非常豐富,我在這兩年也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嘗試很多不同的新事物然後去歷練自己。像我原本都不太敢面對人群開口,更不用說用英文對談,最後卻可以在成發的時候用英文報告,畢業前也可以和國中生分享雙語班的經驗,自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進到雙語班之後的成長。這兩年讓我獲益良多,並且相信帶著這些經驗走入大學,一定會讓我未來的生活一帆風順。
翁穎葳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對於當初尚未對未來有明確目標與想法的我來說,雙語班提供了我更多樣豐富且自由的探索學習環境,讓我透過不同視角的思考和雙語的對話過程,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並累積自我的能力與價值。
陳馨雅 銘傳大學資訊應用與金融保險學系金融組
追求理想或許很累,但回頭一看,就會發現身邊有一群跟你一起努力、彼此鼓勵,甚至是疲乏的時候可以一起玩樂的戰友,使這條路更加多彩多姿。
陳冠文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The days in the bilingual class were truly a miracle. I met friends who were willing to look after one another, and teachers who were passionate about teaching English, always acting like friends rather than strict, traditional instructors. We went through many activities and events together, from which I learned a lot and wrote a fabulous chapter of my high schoo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