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山野教育

在山野中探索、在自然中學習

校長/黃孟元

一、緣起

  現代多數的孩子,上課時在校園中、在教室內,下課時在安親班、在補習班,回家時面對電視、手機與電腦網路等,日漸疏離山林,少有機會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教育部提倡山野教育,鼓勵師長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在自然中學習,強健體魄、砥礪心志、用感官印證書中知識,培養團隊合作及互助的精神。

二、願景

  學校以「山林有愛,健康無礙;大地有情,永續經營」作為推動山野探索與戶外教育的願景。山野教育在目的上,希望有助於學生體驗山野生活,愛護山林動植物,孕育鄉土意識,培養堅忍意志,鍛鍊健強體魄。希望學生參與山野教育的歷程中,可以養成「親山三愛」的基本能力,即是「愛運動、愛山林、愛台灣」的能力,讓生活更充滿健康、活力與創意。

三、內涵

  山野教育的核心內涵包括有「登山教育、探索教育及環境教育」。要實施山野教育課程與教學活動,出發前的準備至少包括:

(一)個人必須具備的「體能訓練、裝備檢整」等準備,師生家長與協作參與者應培養團隊默契與紀律。

(二)進入山野環境要確保安全與舒適,須必備野外生存的知識、技能與素養。

(三)為了山野安全所需的「風險評估、安全管理」例如緊急應變、野外緊急救護等。

(四)山野教育須融入各領域課程中,如天文、氣象、地形、動植物生態、古道、遺址、原住民文化等。

四、效益

  有關「親近山林」的相關研究指出,山野教育對一個人在土地倫理、家鄉守護意志、活動領導力、創造力等都有顯著的增強作用。今年,本校向教育部申請辦理山野教育體驗活動,學校的目標是要增進學生在能力、態度、體能及安全等各方面的知識學習,此外,還要教導孩子相互扶持與追求共好等重要的人生價值,培養孩子成為「愛山愛台灣、活力有創意」的優質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