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校園巡迴展

—遇見大未來

遇見大未來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議題與人的永續生存息息相關,卻又十分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體會,本藝術教育展覽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震撼性、話題性的藝術作品圖像,讓更多小朋友認識當代藝術家用各種不同的手法(繪畫、雕塑、攝影、影片、音樂、裝置、行動)對自然環境與人類存在的批判思考與尊重關懷。

地球千萬年來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火山的噴發,和大氣的循環,影響的是天然的氣體!但現在,人類將地底的石油及煤碳開採出來,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地球逐漸增溫,冰山逐漸融解及海水膨脹,海平面昇高,將會淹沒靠海的城市,而陸地上的生物也也會往高山移動,讓生態發生極大的變化!科學家認為這些過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

此外,最可怕的是人類製造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的溫室氣體,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但無法被分解,還會逐年逐月的累積,造成地球重大的負荷!

要解救我門的美麗地球,關鍵時刻已到,不容言緩。

救我 save me!

這是一隻可口的冰淇淋嗎?不,仔細看看在甜筒上的,其實是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冰山融化所滴下來的液體,已經逐漸滲透到甜筒上刻畫著太平洋西側的亞洲、澳洲地圖。因為地球的溫度一直升高,眼看冰山正在一點一滴的融化,是不是很令人著急呢? 人類將地底的石油和煤炭開採出來,這些石油和煤炭被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在沒有節制的狀況下,使得地球逐漸持續升溫,就像在畫作中,冰淇淋的上方呈現出一團光圈般的煙霧,也隱含著像天使升天的意思。 也因為地球表面的溫度一直升高,南極大陸上的冰在高溫下一直融化,促使海水膨脹,海平面上升,有很多小島國家或是靠海的城市,正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危機。 人類居住的地方要被淹沒了,這個可怕的未來,若不立即改善救救地球人類將成為這一波的氣後難民。

文明的代價

這件作品呈現的是一個室內的景致,屋裡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東西,而且奇怪的是,桌子上一隻只剩下骷髗骨架的雞,為何張著翅膀昂著頭顱,像是正在對著窗外冒著黑煙排著廢水的工廠生氣呢? 作者用暗喻手法表達工業化對生活的改變。畫作左下方的盒子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貼在牆上的孩童畫像象徵著回憶。環境改變了,窗下的植物都枯萎了,一切都失去了生氣。然而牆上醒目的紙鶴,卻是代表著作者內心的祈禱,以及提醒對環境保護強烈的呼應。 這幅畫作正是在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工業文明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了。

台灣「美景」系列—台西

這幅乍看很美麗的台灣風景裡頭,存在著不合理的事物,發揮你敏銳的觀察力找找看,你知道發生了什麼特殊的事情嗎?在畫面右側中軸線中央位置正站著一位無臉男,他與水中的虛幻的倒影散發出甚麼訊息呢? 原來這是台灣沿海台西鄉養殖牡蠣的蚵棚,可是後頭怎麼會出現大片的工廠,而且蚵棚怎麼光禿禿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工廠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汙染物,而這些東西如果不妥善處理就會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或水裡,會污染我們喝的水、種植農作物的土壤,更造成疾病! 生活中有許多看不到、感覺不到的汙染,就像這個作品要傳達的,看起來似乎很美麗祥和的風景,其實背後存在著許多我們看不見的危機。

明天會更好?

這件作品挪用了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藝術大師-米勒的畫作《拾穗》,《拾穗》原本描繪的是農婦們拾起麥穗的生活景象,在中世紀,拾穗是人類照顧弱勢的一種美德的展現,但這件作品中,農婦們所撿拾的不是豐收後地主遺留的麥穗,而是滿地的垃圾,這難道是我們未來的生活景象嗎? 畫面遠方的建築物,為世界各地著名地標,文明的累積開始污染了環境,加上工廠排放的廢氣滿天,讓我們無法呼吸,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當中,未來,是不是很恐怖呢? 就像作品標題寫著明天會更好,後面卻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再不做出改變,也許,我們就等不到更美好的明天了…

工業化的發達,讓人造纖維、塑膠用品、醫療藥品、汽、柴油、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應蘊而生,所產生的「碳排放」不斷地累積為不可循環的「汙染」,造成地球環境的負擔,美麗的環境將葬送在人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想辦法救救它!救救這美麗的地球!

土石流四號

一座座的山頭看起來像是生氣的山神,從口裡不停吐出各種災難!畫中還有一棟棟高樓建築冒著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藝術家張立曄透過鮮豔的色彩與扭曲誇張的形體,表達各種社會光怪陸離、汙穢、陰暗的景象。利用土石流充滿會毀滅性的強勁力量,透過充滿灰暗情緒的畫面,傳遞人類無止盡的慾望和對環境的破壞等問題。 我們過去與山神搶地,過度開發山坡地,大興土木,沒有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加上工業化造的氣候異常,埋下像是台灣2009年的八八水災這種嚴重土石流的災害,真是可怕。 

海角樂園

怎麼會有兩個人走在危險的鋼索上!他們的目的地是哪裡?而且,長頸鹿及大象怎麼都被關在纜車內,牠們似乎正逐漸遠離森林。 在台灣不停努力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生活周遭常常發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問題。藝術家連建興用隱喻的手法呈現人、長頸鹿與大象皆處於危險與逃難的狀況中。畫中為風光明媚的本土記憶,加上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所遺留的工業遺跡,以寫實技法營造真實性,卻夾雜著荒誕無稽的詭異感。大象、長頸鹿遠離所生活的森林,被孤立在纜車中,一對男女捨棄安全的平地,在高空鋼索上戰戰兢兢地前進,以此虛構文明,諷諫人類破壞自然的作為。 破開雲層的天光中,灑落的光線正灑在高空行走的人身上,似乎暗示著只要改變就有希望。


核去核從,無言以對

美麗的櫻花花瓣看起來像極了核能的標誌。日本富士山和海面上的倒影,像是一張緊閉不說話的嘴巴。你覺得大自然想和人們說什麼話呢? 隨著科學的發達,世界人口不停的增加,為了供應足夠的用電量,最有效的核電廠因而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電力來源。但是,使用核能發電又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像是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發位於福島縣的核電廠核能外洩,使得許多地方面臨核能危機,海洋生態及農業都受到輻射汙染。 人類因為生活的便利,製造出危害自然環境的核電廠,然而生命與環境密不可分,呼籲大家要一起愛護地球。

台灣『美景』系列-漂流木

這張風景照前怎麼站著一個沒有臉孔的人啊?站在佈滿漂流木的大地之上,人顯得特別的渺小無助。 藝術家吳政璋透過攝影抒發自己對台灣環境變遷的焦慮,希望喚起人們對周遭環境的重視,作品的主題取名為「台灣美景」,是作者利用反諷的方式,強調台灣環境與生態充滿各種汙染、破壞的現況。 利用瞬間強光造成人臉呈現曝光過度的白色,其實隱喻著人們盲目且失明的狀態,暗示人類對於許多環境議題的忽視與矛盾。 風災過後大批的漂流木被推回海岸,可以看到在自然的反撲之下,我們多麼的渺小與無力,如果人類再不學習以謙卑的態度與大自然對話、與萬物共處,那麼很快,人類將自食惡果。

謊言之下What Lies Under

大海竟然像毯子和棉被一樣被輕易地被翻了開來,但大海底下怎麼不是美麗的海底世界,成群優游的魚去哪裡了呢?仔細一看,大海底下竟然是滿滿的保特瓶等廢棄物! 人們在生活中製造的垃圾流入海中沉入海底,尤其是無法腐爛的塑膠垃圾,幾十年來隨著洋流不斷累積聚集在一起,已經在太平洋上成為一個超大的垃圾島,這個垃圾島的面積甚至比台灣還大好幾倍,許多魚兒鳥類經常誤食這些垃圾廢物而喪失性命,這些塑膠毒素,甚至跟著魚蝦被人類自己吃進身體裡。 在便利的生活環境之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改變,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大自然呢?

地球碳襲中

尺寸:160x10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大家都說地球暖化的元凶是二氧化碳,但其實二氧化碳對維持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真正造成暖化的原因,是由於人類活動使得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舉凡地球上的生物活動,例如人們使用交通工具、生產商品、使用家電、栽種植物、畜牧養殖…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尤其是人類製造的冷媒、滅火器、發泡劑這些非天然化合物的溫室氣體,才是地球暖化的根源! 人類與大自然相依相存,現今對環境的破壞,終有一日會自食後果。現在就從自己生活的改變做起,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好習慣,減少碳排放量,以減緩地球的暖化速度。人們必須學會友善對待我們的居住環境,好好的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赤裸的真相Naked Truth

國王企鵝怎麼會脫去美麗的燕尾服,而且還走上街頭派報請願呢?你知道牠們在抗議什麼事情嗎?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製作企鵝雕像,用詼諧、擬人、讓人不可置信的手法,吸引民眾的注意與關心,提醒世人重視氣候暖化危機。 這是黃瑞芳2009年展開以企鵝為主題的革命三部曲計畫,其中的第一階段,就是這件因為受不了全球暖化而脫衣演化的裸體企鵝來到人類的城市,包含德國的漢諾威、英國倫敦、蘇格蘭、台北等地發放企鵝日報,用和平警示的方式提醒人們,地球正面臨著暖化危機。

你準備好了嗎?Are you ready?

你有沒有想過,地球持續增溫,大氣中碳濃度上升,如果有一天南北極的冰層都融化了,海平面上升與海水酸化地球會發生什麼事呢? 溫度上升,南北極的冰層融化,會把處在低漥處的陸地淹沒,地球將成為汪洋一片的水世界,我們熟悉的大城市,像是台北、上海、東京、紐約等等,都會因為處於低平的海岸平原地帶而被淹沒,許多島嶼國家甚至會面臨滅頂之災;此外,海水入侵內陸,會使得原來肥沃的農地土壤鹽化,無法耕種作物,地下水也會被鹽化,我們甚至會失去可以飲用的乾淨水源,而失去生活家園的暖化難民們該怎麼辦呢? 圖中高達10公尺的復活島巨石像都已經自備好游泳圈,準備要面對海平面上升的水世界,那你,準備好了嗎?

人類進化1

仔細看看這張X光片,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這應該是人類的X光片,但奇怪的是,在本來應該是脊椎的地方,怎麼長出像魚一樣的背鰭了? 原來,創作者是想表達,如果地球暖化造成陸地被淹沒,人類的後代就只能像魚一樣生活在海中,所以會演化長出背鰭。 從1978年至今,北極冰圈以每十年約9%的速度在縮小,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其他地區旱災和森林火災則持續增加。過去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你想,若有一天南北極的冰層都融化了,海水的上升是不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面對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後的水世界,人類該如何生存呢?

寂靜的春天

尺寸:160x10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春天本來應該是生氣勃勃的,可是為什麼會寂靜無聲?大地出了什麼事呢?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關於全世界環境保護的書籍,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書中詳述了殺蟲劑對人類的危害,人類不當使用農藥是造成鳥類滅絕的主要元兇。 人類為了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用農藥殺死了許多昆蟲,但也害死了以昆蟲為食物的鳥類或其他生物,所有的生態都受到影響,所以春天不再充滿生氣了。 隨著人類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生活品質和便利性大幅的提升,但看似光彩生活的背後,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遠超過自然復原的能力。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保育可貴的自然資源,讓春天鳥語花香,這應該是我們地球村上每一個居民都需要努力做到的!

隱形動物

我們走在路上常常會見到許多的交通號誌,指引我們前往不同的方向。然而,這些道路和號誌都是人類在此處活動之後鋪上去的,這塊土地原先是什麼模樣呢? 根據歷史記載,在兩三百年前,台灣土地上曾經充滿各種哺乳類生物,尤其是梅花鹿更是其中的代表,放眼所及都是滿滿的梅花鹿,但是由於人類不停的增加,為了居住地及耕地的開發,加上不當的獵捕與缺乏保育觀念,梅花鹿幾乎在台灣的土地上消失了。 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用了不同的動物標誌符號來提醒我們,自然環境與人類之間本應該有擁有和諧的關係,在我們還沒有到來此處以前,也許這裡更早以前是動物們的天堂,如今卻被人類剝奪屬於他們的地方,那些動物在實際的場景中都失去了蹤影。 你有想過在現代都市中,動物都生活在哪裡呢?

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仔細看,這幅骨牌有什麼不一樣? 原來,這幅骨牌上面有著各式各樣的生物圖案,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但是,如果我們將前面的骨牌推倒了,後面的骨牌勢必也將跟著倒下,就像如果我們砍了樹,就會毀了動物的家園,也同時會對人類的家園產生迫害。雖然,我們看不見骨牌的末端,但會不會有一天,人類也跟著倒下了呢? 地球上的生物具多樣性物種間是息息相關的,彼此間的生物鏈一環扣著一環,當有一種物種消失時,其他的物種也會受到影響,就如同骨牌接連不斷地傾倒一樣,很難再挽救回來了。

山顏五衰一

大自然的題材,一直是藝術家洪天宇創作時最重要的繆思,十幾二十年下來,他一直在跟時間賽跑,沒有辦法暫停創作的腳步,因為他認為,「台灣美麗的山景,總是在一個不注意間就被迅速地移平」。 在這組一套五幅的作品《山顏五衰》的圖片裡,洪天宇就用時間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隨著宛如空拍機一般的角度,平視著大地,看著地貌如何從美麗的風景轉變成醜陋的水泥,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第一件作品裡,我們看到山林翠綠,梅花鹿安閒地漫步,樹葉爭奪天空不給鄰居一絲空隙,在熱鬧的林間,所有的生物都富足又忙碌,大地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山顏五衰二

 緊接著,在《山顏五衰》的第二件作品裡,我們開始看到山頭冒出一陣黑煙,一條道路開始從翠綠的林間伸展而出,將地貌慘忍的區隔開來,就像劃開了一道銳利的空白。

  儘管沒有明確地描繪出人類的蹤跡,但我們可以從濃煙與道路中知道,人類已經開始進駐此地開發山林。第一件作品中出現過的動物們,此刻都不見蹤影,原本色彩豐富的山林,也開始漸漸轉變。

  人類忘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為了生活的便利,就開始任意改變環境,像是看不見其他生物的存在一樣,是不是太過於冷漠與自私了呢?


山顏五衰三

在《山顏五衰》的第三件作品裡,破壞自然生態的果園與梯田已經被人類開發出來,空白的道路也延伸的愈來愈多,愈來愈長。原先多樣豐富的動植物已經看不到蹤影;原先蓊鬱參天的大樹也被砍伐,失去了大樹根部的抓地力以後,褐色的土地開始裸露,山坡開始像是被剃了頭一樣,再也不見以前的美麗。

  儘管我們都知道森林的優點,但人類還是拼命的砍樹,根據統計,在地球上,人類每分鐘砍掉33座足球場面積的樹木,而且每年有5萬種生長在森林裡的物種因此而絕跡。

人類為了要耕種具有經濟效益的農作物而破壞了自然,卻又不加以珍惜,大自然終將會無法承受。

山顏五衰四

於是,在《山顏五衰》的第四件作品裡,災難開始發生了。

  人類自以為是土地的主宰,破壞了一切,改變了水道、土壤、樹木、動物的去處,最終招致山崩地裂,所有的生物都失去了肥沃的土地與乾淨的水源。不知不覺間,山林在人為開發下已嚴重變形,最後傾頹成一片飛沙走石和荒蕪,原本澄澈的藍色天空,也灰濛濛的蒙上了一層污染。

  藝術家引領我們隨著時間推移,靜觀這些山水的變化,看到他們從豐富多元的樣態而變得殘缺破敗,我們從中也看到了人類殘忍的一面。

山顏五衰五

這組風景是不是很熟悉呢?我們從《山顏五衰》第一張山林翠綠的風景一路看下來,隨著人們開墾造路、種植農田,到後來山崩,直到這個系列的最後一件作品,美麗的風景已經變成醜陋的水泥!你還認得出它本來的樣貌嗎?

  山林地貌在經濟開發中逐漸流失,道路坍塌的嚴重變形,在不得已之下,最終只好在山坡地上蓋上一層厚厚的水泥補丁,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對山林來說是永遠不可逆轉的傷害。

  我們從這系列作品中,親眼見證著代表著人為干擾的留白區域愈來愈擴大,最終將大半的山壁都給覆蓋住,這些留白的區塊,對比著原先用精細的筆觸、豐富的顏色變化勾勒出的山林,似乎隱藏著對自然「再也回不去的」隱憂與控訴。

失去防備

看起來好痛啊!刺蝟先生的背部怎麼被剝了一層皮?

  仔細一瞧,原先應該是刺蝟身上的刺,怎麼好像是森林造型?原來,藝術家將刺蝟比喻為地球,刺蝟身上的刺,象徵著原本應該是地球上原本應該是密布的森林,失去了刺的刺蝟,同時也失去了保護,光禿禿的皮膚也呈現了受傷一般的橘紅色,原本完美的防備因此而瓦解了。

  同樣的,當地球上的森林被砍伐時,地球的地表不只土壤流失,也將造成生態上難以修復的損傷。

  台灣有許多地方,因為過度開墾,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導致一旦遇到風雨就會有土石流的災情傳出。如果持續這樣無止盡的破壞,總有一天我們的美麗家園會不會因此而毀滅呢?

對話

這隻鞋上的標價好奇怪,好像是由各種動物組成的,動物們的嘴裡叼著的不是標價牌,而是各種求救的標籤,而且地上還有好幾攤紅紅的血呢!

  你知道有多少生物因為人類的慾望,而面臨消失的命運嗎?想想許多名貴的包包、鞋子都是用動物的生命換來的,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嗎?人類為了外在的裝扮而去傷害其他的生命,是不是很可惡呢?

  你知道嗎,生物是無法單獨生存的,彼此之間也有很緊密的依賴關係,一個物種的消失,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效應,因此滅絕的物種數量持續增加的話,就會產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導致物種滅絕的災難!

  如果人類仍然持續著濫捕濫殺生物,那麼在未來的25年內,地球將有15%的物種會永遠消失。

落葉無聲

藝術家讓原本應該充滿亮麗色彩的鳥兒,轉變成一身的落葉,腳則由枯枝鋪陳,身上原本應該有的絢麗色彩再也看不到,似乎象徵著無言的警示和抗議。

  這隻鳥孤零零地站在一個空白的空間,頭微微地上揚,似乎是在引頸期盼著什麼,但牠的周圍卻空無一物。樹呢?山呢?水呢?這些原本應該陪伴著牠的環境生態為什麼都消失不見了?那片美好的大自然跑哪兒去了?只留下牠的身體由沒有生命力的枯葉與枯枝所組成,這是不是代表了大自然的環境愈來愈惡劣了呢?

  台灣的生物種類原先多達5萬5千多種,但近年來由於人類過度的開發,破壞了原本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使牠們生存的範圍變小甚至消失,加上不當的濫捕與外來種的入侵,而導致野生動物數量急遽減少,甚至瀕臨絕種的地步。

希望的方舟

尺寸:160x100cm,材質:油畫布+鋁製掛軸

我們在地球號太空船上看到了許許多多為環保貢獻心力的藝術家,為地球公民呈現出令人讚嘆的藝術品。從祖先手上繼承這艘美麗太空船的我們,是否有好好善用、保護我們這唯一的家園?還是隨意濫用、破壞呢? 我們應該將這美麗的太空船傳承下去,給下一代一個充滿希望、歡樂的美好環境──善用資源、愛護地球,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做起,讓「地球號太空船」能繼續健康的遨遊於宇宙之中。

吐瓦魯提斯

這件作品中的白色礁石象徵著吐瓦魯,而周圍的顏色,看起來像是在燃燒的紅色,一旁黑色的陸地裡有一些奇怪的物件以象徵科技文明的電路板媒材環繞,你覺得藝術家想傳達什麼訊息?

  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裡,據稱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被大洪水毀滅,沉入海底。

  而吐瓦魯是位在西太平洋上一個美麗的島國,全國最高的地方不超過海拔4公尺。由於海平面上升,所以國土愈來愈小,島上的人民只能準備撤離家園。

  藝術家黃瑞芳認為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建立起了一個消費為導向與追求經濟成長的價值觀,人類因為過度的鋪張與浪費,而大肆消耗化石燃料,結果反而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氣候巨變及自然反撲的浩劫。

  我們是不是該思考在科技文明不斷發展之下,會帶來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你願意看到這樣的未來嗎?期盼吐瓦魯不會是下一個沉默的島嶼。

台北好好吃-

城市菜園、地景行動

愛護地球其實可以很容易,很多藝術家將他們對地球環境的關心化為行動,用作品告訴人們該如何改變。

  台灣藝術家吳瑪俐,2008年的時候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搭了一個菜圃,這是一個用概念來做作品的行為藝術,藝術家邀請大家一起來種菜,傳遞在地食材的減碳觀念,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在家種菜,不但能綠化環境,提供更多生物一個友善的空間,還可以減少因為運送食物而產生的碳排放量!真是一舉數得。

  而且,這件作品顛覆了我們對藝術形式的想像,也顛覆了一般人對美術館這類現代性公共設施冰冷、無溫度的印象,參觀的民眾們對於藝術能有不同的認知並且一起參與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是這個作品中的一份子,是不是很有趣呢!

台灣地圖-美麗寶島

哇,這個台灣島好美麗啊!你知道這件美麗的台灣地圖是用植物的纖維做成的嗎?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艾婕音,是知名的環境藝術家,她常常到世界各國去旅行,因此地圖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指引工具;而這件作品所呈現的就是一張美麗的台灣地圖。

  艾婕音的作品是有益於環保的裝置藝術,她利用台灣的植物纖維以及再生紙等低汙染的材料,以畫筆畫下在地特殊的人文風情,讓人用新的眼光領略到台灣的自然美以及多元的文化,並提醒大家去珍惜自然資源。

  看到這件作品,會不會讓你有一個衝動,去探索我們所居住的美麗台灣呢?

多騎車多保庇

畫面中的這隻手,看起來像是充滿善念,拿著念珠的佛手印,但是原本應該是一顆顆渾圓飽滿的念珠,怎麼長得不太一樣,好像腳踏車上的鍊子喔!畫面的右上角還有一排字「Ride more, bless more」,翻譯成中文就是多騎多保佑的意思。

  佛手讓人聯想到善心,在藏族藝術中,護法印也普遍稱作「施依印」是八大手印之一,左、右兩手均可結此手印,度母的八大化身或觀音菩薩多半結此手印,使人免遭「八難」,更強調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善念,原來藝術家是在告訴我們,只要改變日常生活的習慣,像是以騎腳踏車的方式來代替使用能源發動的交通工具,就可以改變災難的未來。

  你覺得要做到節能減碳很難嗎?其實,只要像這樣從一些簡單之處開始做起,就可以一點一滴地做出改變。地球的未來只能靠你,無法求神拜佛!

承諾(I promise, we promise)

仔細看看,這兩棵樹的差別是什麼?樹上的花辨看起來好像不太一樣,竟然是一個個的紅色手印。

  左邊的樹只有一片孤零零的手印花瓣,看起來凋零又孤單,但當愈多的人信守保護地球的承諾,蓋上象徵著承諾的手印,地球會跟右邊這棵樹一樣開滿了花而欣欣向榮!

  我們應該如何改變地球的未來?首先就是要喚起大家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當大家一起合作的話,未來就有無限的可能,就像這一件作品一樣,我們的未來有可能開滿美麗的花。

Flexiblelove紙椅子

美國環境藝術家艾婕音利用台灣的植物纖維及再生紙等低汙染材料,創造出具地方特色的地圖,並以畫筆畫下在地特殊的人文風情。

  這件作品就是表現台北市的獨特風貌與人文,圓圓的造型可是街道上常見的人孔蓋喔!

  艾婕音在上面附上乾燥的台北植物手工紙與棉線、報紙等材料,創作出她擅長的地圖元素。黃色整齊的線條彷彿代表著街道,你有看見畫中的101大樓嗎?


台北101地圖

如果你是家具設計師,會不會考慮以回收的廢棄物來重新再利用,製作成新的商品?

  這張椅子造型獨特,是台灣設計師邱啟審運用獨特的蜂巢結構所設計的家具,他利用工業廢棄物、回收紙質製成椅子,椅子在損壞丟棄後能被大自然分解,不僅符合環保的概念,也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如此一來,就能將地球資源的浪費降到最低。

  我們以大自然為師,而大自然中沒有浪費這回事,因此,我們也要審慎挑選零浪費的產品來進行消費。減少浪費,是你我都可以先開始的第一步,然而真正解決環境惡化的問題,你是否能想想還可以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