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探究與實作師生交流研討會

Inquiry & Practice Teacher - Student Conference 2020

NOV 7, 2020 @高雄師範大學

2020 第一屆 探究與實作師生交流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華民國探究與實作學會、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國教署探究與實作課程南區推動中心、高雄市國教輔導團12年課程發展團隊、化學學科中心

感謝國網中心協助全程直播,當天直播影片已上線(一刀未剪版,請跳至50:00開始撥放)

大會議程

2020第一屆探究與實作師生交流研討會會議議程

大會演講

何興中 老師

探究與實作南區推動中心執秘

短講講者

童禕珊 老師

建國中學 生物科教師

林立婷 老師

台南一中 物理科教師

蔡靜誼 老師

高雄女中 地球科學教師

總講評

沈明勳 教授

高師大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獲獎作品分享

張惟捷 老師

新北市海山高中 化學教師

侯依伶 老師

陽明國中 地球科學教師

楊一郎 老師

彰化縣精誠中學 物理教師

論壇嘉賓

何興中 老師

探究與實作南區推動中心執秘

黃琴扉 教授

高師大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余進忠 教授

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理事長/高雄大學物理系

李麗偵 老師

化學學科中心
專任研究教師

莊福泰 校長

鼓山高中校長

林百鴻 課督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

蔣振宇 經理

國家高速網路與
計算中心

盧政良 老師

探究與實作學會理事長/
高雄中學物理科教師

演講摘要

探究與實作課程 師生分享

1. 建國中學 童禕珊 老師
2. 建國中學 林宸緯 同學

本校於108學年度於高一開設自然科探究與實作,其中生化組與物地組分別於高一上、下學期對開。其中,生化組的上下學期課程,分別以「生物產氣實驗」與「電解與電泳」為主題,利用「認知師徒制」的模式,帶領學生從發現問題、實驗設計與操作,至結果產出與分享,一步步地進行探究式實驗。

探究與實作課程進行到第三個學期,本校每學期所操作的課程主題都不相同,對於授課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地面對課程開發的壓力,有賴老師每週召開共備會議,共同發現並解決問題。

利用「認知師徒制」,一步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設計,並著手設計實驗器材,進而完成實驗;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探究能力,

我們期待藉由「探究與實作」課程,讓學生培養出「自發、互動、共好」等素養。

探究與實作課程 師生分享

3. 台南一林立婷 老師
4. 台南一劉柏暐 同學

探究與實作的那些小事

南一中 林立婷老師

探究與實作心得分享

南一中 劉柏暐同學

探究與實作課程 師生分享

5. 高雄女中 蔡靜誼 老師
6. 高雄女中 王韻綾、林珮瑜、傅芊雯 同學

我們在探究與實作課程學到的事-以花青素與防曬關係為例

高雄女中 王韻綾 林珮瑜 傅芊雯

探究與實作與以往常見的實驗課不同,我們需要去自己尋找各自想探討的事物。但在探究問題之前,要先發現問題,透過戶外探訪與一次次的課程,我們選定花青素當專題主角,想探討植物中所含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和防曬之間的關聯。但也正因專題充滿了變數跟未知的挑戰,實驗該注意的細節和做不出的原因不會再條列式的出現在課本上,更多要面對的是:如何發現問題、找到相對應的資料,然後解決問題。我們也從中學習到如何滾輪式修正、小組合作溝通以應對過程中的挑戰。

高中地科物理跨科共備的經驗成果與反思

高雄女中 蔡靜誼

——關於「我在高雄天氣晴,防曬探究是MISSION」課程

探究與實作課程強調跨科科學素養能力的培養,為將課程的精神在課程規劃與教學過程中精準到位,跨科共備成為最有效的方式。高雄女中的地科物理跨科共備群組自106年成立,透過多次討論、增能、調整並在實行期持續修正。課程主要透過「讓不可見的紫外光變得可見」的題材,達成讓學生實踐探究實作的歷程並產生能力。教學實施的特色為:各階段以問題及評量規準引導、軟硬體工具的設計、學生自行訂題及設計實驗、自行記錄分析數據,並撰寫報告。

整體來說,本課程實施後,共備社群的教師們具有的團結、肯定及榮譽感,令人感動,學生們在一學期的課程紮實的經歷素養能力的學習,均具有大幅的成長,因此,整體經驗成為校內共備課程很好的奠基。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中學組 得獎隊伍

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 張惟捷老師
臺北市明倫高中 吳承翰同學
臺北市中山女中 呂辰栩同學

藉由參賽者透過本次分享,讓在座的同學與家長更加了解科學探究競賽的內容與流程,實際和現今的其他科學競賽(科展、遠哲趣味競賽、小論文、旺宏科學獎、國際科展、發明展)做比較,由吳承翰同學與呂辰栩同學娓娓道來在這長達一年的準備期當中,經歷了哪些困難與需要克服的難題,用什麼方式解決。
 再從指導老師的角度剖析科學探究競賽的關鍵在何處,從何處找到靈感,如何讓靈感源源不絕以致連續參賽五年,並分享如何邀請適合的同學參加適合的競賽,運用哪些課餘時間進行探究活動,指導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中學組 得獎隊伍

高雄市陽明國中 侯依伶老師
張育綸、許東竣、許東樺同學

「探究的歷程就是學生認識科學的歷程」

在帶著學生進行探究比賽的過程中,最難的是觀察與定題。如何引導學生找到主題,再從主題延伸出可以操作的問題、變因,是一個需要很多閱讀、很多對話、很多失敗的歷程,而往往13歲學生的一個發想、一句無厘頭的話,就可以帶出一整個實驗的亮點。這樣的歷程,其實也是科學探究最珍貴的地方。

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決賽 金牌隊伍分享

彰化縣精誠中學 楊一郎老師
徐培哲、林韋勳同學

為探討胡椒罐中的顆粒因摩擦而加速流出的現象,我們將其視為顆粒堆疊結構經外力破壞後隨機重組的結果,並以機率的概念解釋顆粒質量流率與各項變數的關係。

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 金牌隊伍分享

高雄中學 盧政良老師
張晟楷、高亮家、楊子榮同學

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課程得知這個比賽,抱著不去比點賽好像很可惜的想法報名了比賽。

初賽考的是科學素養,順利地進入複賽,需要找人組隊報名。其實我們是報名快截止,透過老師與同學介紹湊到了人數要求的下限三人。

複賽是一整天的實驗。我們抽到撲克牌這道題目,想法是:「大家應該也都不太會做」,所以我們就很平常心的發想實驗,也獲得一有趣的結論,然後小小意外地過了複賽。

決賽物理辯論的形式進行,隊員有參加物理辯論賽的經驗,我們得以在比賽時找到對手的一些研究上的錯誤或可改進之處,也很幸運地拿到了第一名。

關於探究與實作學會

本學會的目的在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強化師資教育課程,落實新課綱規劃,發展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盼能配合國家教育改革,促進中學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引領當前國家師資培育自然科領域的教學。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學習重點分為「探究學習內容」「實作學習內容」兩部分。「探究學習內容」著重於科學探究歷程,可歸納為四個主要項目: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實作學習內容」為可實際進行操作的科學活動,例如:觀察、測量、資料蒐集與分析、歸納與解釋、論證與作結論等。

本研討會分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及跨領域五種類型工作坊,每個工作坊實際教導參與者如何在課堂上教導學生探究與實作課程,依照課綱規劃,培育自然領域教師。

學會宗旨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激發思考創新能力

推廣相關實務教育,培育專業科學教育人才

「探究與實作暨素養導向命題研討會」係期盼為深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教育,本會著重在培訓基本國教之教師設計自然領域之探究與實作課程與教材,藉由課程設計讓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激發更多靈感,以創作更豐富多元之課程模組。

會具有明確的目標與確實的執行力,為培養基本國教之教師教學素養,發展探究與實作課程,並邀請各科教領域之大學教授蒞臨分享教學經驗與實際動手做之啟發,未來本會將本著設立初衷,凝聚所有熱衷於科學教育之老師,透過辦理「探究與實作暨素養導向命題研討會」,持續致力於基礎科學教育的扎根工作,並重視城鄉資源的平衡。

會場資訊

活動地點:高雄師範大學 [和平校區] 十樓國際會議廳 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