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D-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D3-資料處理概念與方法/D3-3 資料轉換/resources/D3-3-00002
所在位置:首頁/D-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D3-資料處理概念與方法/D3-3 資料轉換/resources/D3-3-00002
推薦資源:https://sites.google.com/ntjh.ntct.edu.tw/cstt/09-資料加密
推薦教師:南投縣埔里國中謝宗翔
CS T_T偷插電的資訊科學 – 資料加密
【教 學 活 動 】
活動目標:有基本的英文單字、語句能力。
活動時間:40分鐘
先備知識:無
授課年級:九年級
內容程度:高階
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認識資料加密的原理與實作練習】
1. 使用輔助程式出題讓學生練習
http://163.22.72.196/html5/html5_flashcards/flashcards.html
2. 說明「密碼學」的發展歷史以及重要性。
3. 說明「公開金錀加密」的基本原理,介紹以下三種加密法:
(1) 換位法:
(2) 替換法:
產生約定一個英文字母的替換對照表,將欲傳送的訊息替換為表格內的對應文字,還原時則是反向操作對照。
(3) 進階替換法:
則加密訊息的
第一個字母為第H行、第N列的「U」
第二個字母為第E行、第T列的「X」
第三個字母為第L行、第C列的「N」
第四個字母為第P行、第T列的「I」
如此則得到加密訊息為「UXNI」
約定金鑰的字母,代表「行」的位置,還原時要在這行找到加密後的訊息字母,該字母所在的「列」則代表原始的訊息。(進行還原時先讀金鑰再讀加密訊息)
因為若事先約定密鑰為「NTCT」,接收到的訊息為「UXNI」
在第N行找到字母「U」,它在第H列,所以原始訊息的第一個字母為「H」
在第T行找到字母「X」,它在第E列,所以原始訊息的第一個字母為「E」
在第C行找到字母「N」,它在第L列,所以原始訊息的第一個字母為「L」
在第T行找到字母「I」,它在第P列,所以原始訊息的第一個字母為「P」
如此則得到加密訊息為「HELP」
參考資料:
關鍵字:資料加密、不插電教學法、偷插電的資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