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研討會
2005 Conference
2005 Conference
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會
國際學術研討會
Textual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Context: China, Japan and the West Since the Late Ming
主辦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外國語學部中國學科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會議宗旨
鑑於翻譯研究在文化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本院近史所、文哲所、歐美所、史語所數位同仁與李歐梵、王德威院士,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間,在本院數度集會討論,組織了一個長期研究計畫,以中研院為根據地,以台灣及海外知名學者與年輕學者為核心成員,探討相關議題。本會乃2004年7月的籌備研討會會後,第一次的正式研計會。
本會議之目標是結合台灣、香港、日本、美國等地之相關學者,建立一個長期共同研究之計畫。翻譯研究在歐美各國已成顯學,然而在台灣、中國、香港和日本仍在起步階段。本會議之進行,有助於提升東亞地區這方面的研究。翻譯研究之探討跨越東方與西方的界限,從全球物質與文化資本的流通、人文與科技理念的交流出發。我們探討的範圍涵蓋語言、物質文明、法治、移民、世界史、世界主義與國家民族概念跨越東西方的流傳,有助於打破以往區域研究或國家研究的侷限。
〈「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計畫緣起及翻譯研究理論的探討〉 /彭小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4,頁79-86,2005年12 月
〈「文本翻譯與文化脈絡:晚明以降的中國、日本與西方」日本愛知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許仁豪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4,頁87-122,2005年12 月
會議宗旨
從晚清以降到現當代,無論文化、審美、思想層面均呈現大規模轉型,文人(或人文領域的知識分子)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因應世變而轉化?西方的影響對傳統文人形象有何衝擊?文人自我形象如何建立、如何自我表述和展演?本研討會擬以「越界」為主要概念,來深入探討這方面的議題。所謂「越界」,是指在思想文化轉型和美學品味轉化的時代,文人往往在雅俗、真假(人生與藝術)、古今(傳統與現代)、中外(中國與西方)、人我(他類與我輩、我輩與自我)、道與藝之間游移出入,反覆辯證,企圖界定各自的文化和美學立場,或彰顯其游移跨界的張力。傳統文人面對通俗文化入侵雅文化的威脅時,是斷然排斥還是欲迎還拒?所謂雅俗是否因此而獲得重新界定的契機?文人在宣揚自我理念時,除了以作品自我表述、闡發胸襟,不乏以個人生活來印證和展演品味理念者,因此往往模糊了人生與藝術之界限;生活成為展演品味和理念的場域,自我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文人在自我形塑和展演的過程中,此「自我」究竟是真實或虛構?或者是虛實真假混淆,難分難解?在古與今、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衝突時刻,文人的自我形象如何因應蛻變?歷來文人相濡以墨、蔚然成風,文人的自我建構與文人社團如何互動?除了凸顯他類與我輩的差異、自我與我輩的認同,如何展現在同類文人團體中自我的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在文人追求藝術的自律性時,如何解決或激化與俗世道德的衝突,道、藝之間的折衝和張力如何展現?本研討會擬就上述議題,探討晚清以降至現當代文人在建構自我形象的歷程中,如何展現越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