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46週 第22~23篇
(當篇讀經:林前三5~17)
第46週.第五日
第二十三篇、召會是神的耕地和建築(二)
當日讀經:林前三10~11。
栽種、澆灌與生長
神的建築是神永遠的目標
禱讀:
林前3:10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典,好像一個智慧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林前3:11 因為除了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以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生命讀經:
栽種、澆灌與生長
在召會生活裡我們不但必須學習如何栽種,也必須學習如何澆灌。事實上,澆灌別人非常容易。假定一位聖徒帶著難處到你這裡來。不要想解決這人的難處。事實上,我們不能解決別人的難處。你自己豈不是有許多尚未解決的難處麼?既然你沒有解決自己的難處,你如何期望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難處?因此,在澆灌聖徒上,我們該忘記想要解決他們的難處。照著我的經歷,澆灌別人最好的作法就是同他們禱讀幾節經文。例如,一位弟兄也許題起關於工作或家庭生活的難處。不要摸難處,要同他禱讀主的話。你若這樣作,你們二人都會得著澆灌。藉著你自己得了澆灌的事實,你會知道到你這裡來的人也得了澆灌。你感覺得了澆灌,證明你澆灌了他。
我們與別人接觸時,因著虛空的談論,就浪費了許多時間。難處無法藉著談論解決。即使你能解決人的難處,這也不會以生命供應他,或澆灌他。反之,這會殺死他。我再說,我們不該想要解決別人的難處。我們越想要解決難處,難處就會越多,別人也會越被我們的努力殺死。
我們接觸那些到我們這裡來交通的人,不該捲入難處,只該簡單。神是我們的父,至終祂會顧到所有的難處。要緊的事乃是澆灌。我們曾指出,藉著同另一位聖徒禱讀,我們就能澆灌他。有時候單單同那人禱告就彀了。藉著禱告,那人就被帶到主面前,我們也被更深的帶到主裡面。結果,雙方都得著澆灌。這是在召會生活裡澆灌聖徒非常實際的路。
在六、七節保羅不但說到栽種和澆灌,也說到生長。保羅強調惟有神叫人生長的事實。在神耕地上的生長,為著神的建築產生材料。
既然叫人生長的乃是神,我們就必須將生長的事交給祂。我們的責任是栽種並澆灌,不是幫助別人生長。我們若試圖幫助別人生長,就越過我們的責任。使聖徒生長,是過於我們能力所及的。我們沒有人能在別的信徒裡面產生生長。甚至保羅也不能叫聖徒生長。他非常清楚我們能栽種並澆灌,但惟有神叫人生長。
我們栽種並澆灌的時候,需要憑信有把握,神會叫人生長。我們需要信神在這裡,祂會使我們所栽種並澆灌的生長。我們若有這把握,就不會想要幫助別人生長。
我們若想要幫助別的植物生長,也許就破壞他們,把他們拔出來。我曾讀到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因著他家附近的草長得不好而受困擾。他想要幫助草生長,就將許多草的葉片拔高。結果,草沒有生長,反而死了。這小男孩對草所作的,說明今天有些聖徒在召會生活裡所作的。有些召會裡的長老不是在栽種並澆種;他們反倒努力要幫助聖徒生長,就是把他們往上拔。但長老越這樣幫助,植物長得越少。
我們要有充分的把握,當我們栽種並澆灌時,神會叫人生長,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栽種並澆灌以後,就該安息,不該試圖幫助別人生長。生長不是出於我們;這全然出於神。藉著召會生活和我們的澆灌,神會供應植物,並使他們能生長。只要聖徒留在召會生活裡,並得著澆灌,神就會叫他們生長。
神的建築是神永遠的目標
召會不但是神的耕地,也是神的建築。我們在耕地上生長,就產生寶貴的材料,以建造神在地上的居所。神永遠的目標乃是這個建築,就是用寶貴的材料在基督這惟一的根基上建造的殿。建造的工作不但藉著保羅、亞波羅、和磯法這樣的人完成,也藉著身體的每個肢體完成,如以弗所四章十六節所啟示的。
關於這個建築,保羅在林前三章十一至十二節說,『因為除了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以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然而,若有人用金、銀、寶石,木、草、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根基是惟一的,但由於不同的工人,使用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建築。哥林多的信徒都接受了基督作根基;然而,他們中間有些猶太信徒,想要用猶太教的成就建造召會;也有些希利尼信徒,想要用他們哲學的智慧建造召會。他們不像使徒們,用對基督超越的認識和豐富的經歷,建造召會。使徒寫本書的用意,是警告他們不要用天然背景的東西建造召會。他們必須學習像使徒一樣,用客觀認識並主觀經歷裡的基督建造。
我們曾指出,十六節的殿是指在某一個地方團體的信徒,而十七節的那殿是指普世所有的信徒。神在宇宙中惟一屬靈的殿,在地上的不同地方都有顯出,每一顯出就是神在那地方的殿。不但如此,十六節的殿是九節『神的建築』的說明。神的建築乃是神的聖所,神的靈 所居住的殿。
哥林多崇尚哲學的希利尼信徒沒有正確的領悟,神永遠的目標是要得著殿。他們不關心這目標,卻關心他們的哲學、文化和智慧。他們也關心個人的興趣、偏好、揀選和口味。這由保羅在一章十二節指出的事實所證明:『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這指明對有些人而言,保羅是他們的偏好;對有些人而言,亞波羅是他們的揀選;對另一些人而言,磯法合乎他們的口味。哥林多的信徒關心各種個人、個別的事,卻忽略神的建築是祂永遠的目標。
在三章保羅竭力要給哥林多人看見,神永遠的目標乃是祂的建築。這就是說,神不要信徒單獨。祂確實不要聖徒對保羅、亞波羅和磯法,甚或對有限的基督,有個人、個別的偏好。神關心祂的建築,祂渴望地方上所有的信徒同被建造成為祂的殿。不僅如此,我們若要同被建造成為神的居所,我們就需要生長;要生長,我們就需要澆灌。因此,栽種澆灌與生長,都是為著神的目標,就是神的建築。保羅對神的目標有清楚的領會。他也清楚領悟,哥林多的希利尼信徒在觀念和實行上太個人主義了。神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得著許多個別的信徒,祂的目標乃是要得著會生長材料的耕地,以建造聖殿作祂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