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52週 第34~35篇
(當篇讀經:林前四9~21)
第52週.第四日
第三十五篇 神的奧祕的管家(二)
當日讀經:林前四9~13。
叁 世界上的污穢,與萬物中的渣滓
禱讀:
林前4:9 我想神把我們使徒顯列在末後,好像定了死罪的人,因爲我們對世界,就是對天使和世人,成了一臺戲。
林前4:13 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我們成了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直到如今。
生命讀經:
保羅在林前四章九節說,『我想神把我們使徒顯列在末後,好像定了死罪的人,因爲我們對世界,就是對天使和世人,成了一臺戲。』保羅在這裏說『我想』,這是很有意義的。這就是說,保羅不十分有把握。這裏保羅不是謙卑,乃是照着成爲肉體的原則說話。保羅在這裏沒有說,『耶和華如此說,』也沒有宣告:『弟兄姊妹,你們難道不知道,我是在靈裏說話?』今天靈恩派實行『耶和華如此說』這種宣告,可是這樣的實行不是按照新約的原則。
保羅在這一章裏所說的話很嚴肅,卻非常親切。他在責備、指導、改正、調整、並管教信徒們,可是這一切他作得非常親切。到了某個點時,他插進了『我想』這辭。我信保羅知道他所說的的確是出於神。雖然如此,他卻說『我想』,因爲他知道新約的原則就是成爲肉體的原則。按照這個原則,神是在我們的說話中說話;神與人成爲一。當人與神調和來作事的時候,是神作事,同時也是人作事。因着『我想』這辭說明了這個原則,所以我認爲這辭用在九節這裏非常寶貴。神能在我們的說話中說話,這實在太有意義了!『我想』這辭指明保羅在說話;然而,按照成爲肉體的原則,保羅說話就是神說話。因着保羅和神是一,保羅說話的時候,神也說話。這就是本節使用『我想』這辭的意義。
保羅在九節使用『末後』一辭,當時一般人都領會,這種說法是指競技場上表演最後的一幕。依照古時的慣例,罪犯在競技場上與野獸搏鬥,以娛大眾時,他們是末後展示的。最後的一幕,末了的展示,就是定死罪的囚犯與野獸搏鬥以娛眾人。『末後』就是指這件事。保羅在九節使用這個隱喻的說法,表達一個思想:神把使徒顯列在末後,好像是最卑下又定了死罪的囚犯,以娛眾人。
這裏的戲,原文意戲劇,指戲劇表演,一種娛樂眾人的展示。所以保羅乃是向哥林多人說,『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豐富了,不用我們,自己就作王了。我巴不得你們果真作王,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我想神把我們使徒顯列在末後,好像定了死罪的人。』
當保羅說,『我巴不得你們果真作王,』他指明哥林多的信徒不是真作王;相反的,他們是在作夢。保羅所說神把使徒顯列在末後的話,證明哥林多人並沒有作王。保羅似乎在說,『神沒有在今世叫我們作王,反倒把我們列在末後,好像定了死罪的囚犯,與野獸搏鬥。』這一個隱喻,陳明瞭一幅使徒實況的生動圖畫。他們絕沒有作王,乃像定了死罪的罪犯,與野獸搏鬥,以娛大眾。這也是我們今天在人眼中的定命。但是在神的眼中,我們的定命是享受基督。我們享受基督的人,在人眼中成了罪犯,作他們的享受;但在神的眼中,基督是我們的定命給我們享受。許多人譏諷、嘲笑我們,但他們以譏笑我們爲樂時,我們卻在享受基督。這表明我們有兩種定命:在神眼中,我們的定命是以基督爲我們的享受;在人眼中,我們的定命卻是被定死罪的罪犯,以娛別人。如果我們像保羅那樣,對主忠信,我們在人面前的定命就會這樣。我們會被顯列在末後,對天使和世人,成了一臺戲。
叁 世界上的污穢,與萬物中的渣滓
林前四章非常親切。在這裏我們看見一位父親親切的責備、指導、改正、甚至管教犯錯的兒女。我們讀這一章的時候,能彀感受作者與哥林多信徒之間的親密。
保羅指出使徒對世界成了一臺戲之後,在十節接着就說,『我們爲基督的緣故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裏倒是精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輕視。』使徒爲基督的緣故,甘願棄絕屬人的智慧,成爲愚拙的。但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雖然說他們是在基督裏,卻仍留在天然的智慧裏作精明人。保羅不是說,他們爲基督的緣故是哲學家;保羅乃是宣告,他們爲基督的緣故是愚拙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每一位在基督裏的信徒都必須成爲愚拙的。許多今世有智慧的人,因着基督就成了愚拙的人。使徒雖然爲基督的緣故成了愚拙的人,哥林多人卻仍要精明。
保羅在十節又說,『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使徒在供應基督時,似乎是軟弱的,因爲他們不用天然的力量或才能。(林前二3。)但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是強壯的,藉着運用他們天然的才能,在信徒當中要人承認他們的卓越。
保羅在十節又對哥林多人說,『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輕視。』哥林多的信徒是榮耀的、尊貴的,顯得很有光彩。但使徒卻被尋求榮耀的哥林多人所藐視、輕看。藉此我們看見,哥林多人奔跑基督徒的賽程完全跑錯了。
保羅在十一至十三節繼續說,『直到今時,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拳打,又居無定所;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譭謗,我們就善勸。』譭謗,意思是侮辱,中傷。這裏的善勸,就是爲要平息安撫,用勸告、安慰和勉勵來懇求。
保羅在十三節說,『我們成了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直到如今。』污穢和渣滓是同義辭。污穢是指清掃時所丟棄的,因此是廢物、污物。渣滓是指被擦掉的,因此是垃圾、廢物。這兩個同義辭都用爲隱喻,特指最低階層被定罪的罪犯,被扔在海裏,或被扔在競技場上的野獸跟前。保羅在這裏把自己比作最低下的罪犯、污穢、渣滓、垃圾、廢物。我跟已往許多的朋友比較一下,也是渣滓、污穢。他們很有成就,家財萬貫。他們看我是愚拙的人,不明白我一生到底在作甚麼。有時我遇見多年前的老朋友,他們問起我在作甚麼事,我不知如何確定回答。他們事業有成,我們卻成爲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我們只有資格當作廢物被人丟棄;這是保羅認爲猶太人和外邦人對他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