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36週 第2~3篇
(當篇讀經:林前一2~9)
第36週.第二日
第二篇 引言(二)
當日讀經:林前一2
2 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之名的人
禱讀:
林前1:2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召會,就是給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
生命讀經:
2 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之名的人
保羅在二節又說,『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請注意他在這裡不是說『和』,乃是說『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這指明一個地方召會,如在哥林多的召會,是單由那地方的信徒組成的,不是由各處所有的信徒組成的。這也指明本書不僅是為着在哥林多一地的召會,乃是為着在各處所有的信徒。哥林多前書是為着任何時間或地方的所有信徒。
假如我寫這封書信,我可能會用『和』而不用『同着』。保羅這裡的用辭非常重要。我們已經看過,這指明地方召會僅僅包括那個特定地方上的聖徒,而不包括全地所有的聖徒。保羅寫這封書信給在哥林多的召會,同着全地所有的聖徒。只有當地的聖徒纔是某一個召會的組成分子,其他地方的聖徒就不是那個召會的組成分子。但這問候語指明,這卷例證的書不僅寫給在哥林多的聖徒,也寫給所有在各處的聖徒。
保羅說到在哥林多當地的聖徒時,用『蒙召的聖徒』一辭。但他說到全地所有的聖徒時,用另一種描述:『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在這節裡我們看見:第一,我們是蒙召的聖徒;第二,我們呼求主的名。這指明我們這些信徒、聖徒,已經蒙神呼召,來呼求主的名。我們是蒙召來呼求的!蒙召是一次永遠的,但呼求主的名卻是一生之久。我們需要不斷呼求祂。
呼求主的名,包含信入祂。(羅十14。)所有在主裡的信徒,都該是呼求祂名的人。(徒九14,21,二二16。)我們已經蒙召來呼求,就是蒙神呼召來呼求主耶穌的名。
在這封書信開頭幾節裡,保羅告訴我們使徒、召會、和聖徒的定義。首先,聖徒是蒙神呼召歸給祂的人。其次,聖徒是呼求主耶穌之名的人。
呼求主耶穌的名不是默禱,乃是用聽得見的聲音呼求主。基督徒常常默禱,或是低聲禱告,可是我們若要呼求主耶穌的名,就需要用聽得見的聲音向祂呼喊。我能見證,這種呼求會使你大大不同。
你這樣呼求主名時,你是頭一個聽見自己禱告的人。倘若你的禱告自己都不聽,你怎麼盼望主聽你的禱告?你若聽了自己的禱告,就會有把握,這個禱告主也垂聽了。
我們這些在基督耶穌裡的聖徒並不是機器。所以,我們向主的禱告不該是機械的。我們呼求主耶穌的時候,我們的全人是挑旺起來的,我們整個裡面的人都得着操練。
我們曾經指出,聖徒乃是蒙神呼召的人,也是呼求主耶穌之名的人。然而,有些基督徒很強的反對呼求主名。但呼求主耶穌的名不只合乎聖經,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我們基督徒不該啞口無聲,我們參加聚會的時候,不該像啞吧偶像那樣靜坐。我們應當大聲呼求主耶穌的名。有時候,我們甚至需要在公共場所裡大聲喊主。也許你認為這樣很沒有面子。實際上,你不會抱愧蒙羞,反而會在主裡高昂。
你已經蒙主呼召了,但你呼求祂麼?我擔心我們中間還有些人不呼求主的名。他們仍然擔心會丟臉。我們越呼求主耶穌的名,我們就越得釋放、越高昂。不僅如此,這樣的呼求標出我們是蒙召的聖徒。
保羅在二節說,主耶穌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基督這包羅萬有者,屬於所有的信徒,祂是所分給我們的分,是神賜給我們的。(西一12。)使徒在林前一章二節末了加上這特別的辭句,為要強調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無論在甚麼地方,或甚麼情況,基督乃是所有信徒惟一的中心。在本書信,使徒的用意是要解決哥林多信徒中間所存在的難處。對一切的難處,特別是分裂的事,惟一的解決乃是包羅萬有的基督。我們都已經蒙召進入祂的交通,有分於祂。(9。)所有的信徒都當以祂為惟一的中心,不為任何有恩賜的人、過分強調的道理、或特別的作法所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