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36週 第2~3篇
(當篇讀經:林前一2~9)
第36週.第一日
第二篇 引言(二)
當日讀經:林前一2
禱讀:
林前1:2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召會,就是給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同着所有在各處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
生命讀經: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進一步來看在林前一章一至九節保羅的引言。
二節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召會,就是給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照文法看,『給…神的召會』與『給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是同位語。這指明『給…神的召會』等於『給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這有力的指明,召會是眾聖徒的組合,眾聖徒是召會的構成分子。我們不該認為這二者是分開的實體。就個別說,我們是聖徒;就團體說,我們是召會。因此,召會不僅是由神構成的,也是由眾聖徒組成的。
聖別的意思是使之聖別,分別歸神,以完成神的定旨。聖徒就是分別的人,是已經分別歸神的人。
在這節裡,保羅說我們『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我們乃是在基督的素質與範圍裡被聖別。當我們信入基督時,就是當我們藉着相信祂,被帶進與祂生機的聯結時,基督乃是那分別我們,使我們聖別歸神的元素與範圍。
『蒙召的聖徒』一辭,指明在基督裡的信徒乃是蒙召的聖徒,並不是蒙召作聖徒。這是地位上的事,是地位上的聖別,為了達到性質上的聖別。
許多讀哥林多前書的人,覺得很難承認哥林多的信徒是聖徒。當然,照着天主教的定義,他們不是聖徒。按天主教的說法,只有某些人,像德瑞沙(Theresa)或法蘭西斯(Francis),纔能正確的稱為聖徒。我們也許希奇,哥林多那些屬肉體的信徒,怎能稱為聖徒。但是,在主的話中,保羅描述他們是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蒙召的聖徒。
你有膽量說你是聖的麼?有些人也許回答:『我無法辯駁保羅在林前一章二節的話,照這句話,我已經被聖別。但我仍然不覺得我是聖的。』我們在這一點上不要看自己。保羅並沒有說哥林多人在自己裡被聖別,他乃是宣告說,他們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我們需要忘記自己,看見我們乃是在基督裡被聖別的。
關於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這件事,弟兄不應當受妻子對他消極的意見所影響。每一位弟兄在別人眼中都是聖的,可是在妻子眼中卻不然。妻子總是知道丈夫的弱點,她對丈夫的缺點瞭如指掌,這叫作妻子的很難承認丈夫是聖的。但即使弟兄在妻子眼中不是被聖別的,他們在基督耶穌裡卻是被聖別的。
神看我們不是照着我們在自己裡面的所是,祂乃是在基督裡看我們。申言者巴蘭論到以色列人的話,可以說明這點。表面上看,以色列人滿了奸惡。但是巴蘭申言論到以色列人時,卻宣告說,『祂未見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見以色列中有奸惡。』(民二三21。)照樣,保羅知道哥林多召會一切的惡事,但他在開頭的話中,說他們是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的人,並稱他們為聖徒。
保羅在林前一章二節另外用了一個同位語,說到那些在基督耶穌裡被聖別的人,乃是蒙召的聖徒。在我們看來,好像是重複。但若不是這樣重複,我們也許對這個事實不能有深刻的印象,就是在哥林多的信徒真的是聖徒,甚至是蒙召的聖徒。
每個得救的人都是蒙召的人。蒙召就是得救。主耶穌對彼得說,『來跟從我,』那就是祂呼召彼得。我們這些得救的人,都已經蒙召了。我們一蒙召,就成了聖徒。
不要認為只有像德瑞沙或法蘭西斯這樣的人纔應當稱為聖徒。你我也是聖徒。你有沒有膽量宣告你是聖徒?我們有些人也許只有信心說我們是信徒,卻沒有把握說我們是聖徒。有些人可能說,『我是蒙恩得救的罪人,也是在基督裡的信徒,但我不敢說我是聖徒。』我們沒有把握的原因,乃是天主教邪惡的影響,仍舊左右我們的領會。還有些人曉得自己的失敗,如發脾氣或與配偶爭吵,也許就沒有信心說自己是聖徒。但你到底是不是聖徒,不在於你發不發脾氣,爭吵不爭吵,乃在於你有沒有蒙召。
欽定英文譯本不說『蒙召的聖徒』,而說『蒙召作聖徒』。照這種繙譯看,成不成為聖徒還不一定,不是已成的事實。但保羅並不是說,我們蒙召作聖徒;他乃是說,我們是蒙召的聖徒。如果我們轉眼不看自己,而注視基督,我們就能宣告,我們是聖徒。我們會看見,聖徒就是蒙召的人。
蒙神呼召就是分別歸祂。比方說,被徵召服兵役的人,就是從平民的生活中分別出來,被徵召服役。這說明神的呼召。我們被神呼召的時候,就被祂徵召、分別出來了。結果,我們就被聖別;也就是說,我們被分別出來為要達到一個目的。因着我們都蒙了神的呼召要達到祂的目的,所以我們是蒙召的聖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