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者的歡呼
撰文:羅少玲宣教師
撰文:羅少玲宣教師
當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最令人震撼的或許不是群眾的歡 呼,而是祂所選擇的坐騎本身一匹未曾負軛的驢駒。這選擇本身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神的國度不是靠戰馬與刀劍建立,而是藉著謙卑與順服臨到人間。
在羅馬帝國炫耀武力的時代,在猶太人期盼軍事彌賽亞的氛圍中,耶 穌刻意應驗了撒迦利亞先知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他是公義的, 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亞 9:9)這畫面與世俗的權力展 示形成尖銳對比:真正的君王不需要金戈鐵馬,祂的威嚴恰恰彰顯在溫柔之中。
那些歡呼「和散那」的群眾,許多是社會邊緣人——稅吏、妓女、痲 瘋病人、被鬼附的。他們在宗教體制中被視為不潔,在社會階層中屬於底 層。然而,正是這些「不配者」最先認出神的國度。他們的歡呼不是出於 政治算計,而是發自靈裡的覺醒:那位醫治他們疾病、赦免他們罪孽的, 正是神所應許的救主。
今日,這「卑微者的歡呼」仍在延續。在教會歷史中,最動人的見證 往往不是來自權貴,而是那些被世界輕看卻被神重用的器皿。從漁夫彼得 到獄中的保羅,從中世紀的聖方濟各到現代的德蘭修女,神始終偏愛使用 「世上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林前 1:27-28)來成就祂的旨意。
這提醒我們:在神國度的價值觀裡,真正的歡呼不在於音量的大小, 而在於心靈的真誠;不在於地位的尊貴,而在於對救恩的渴慕。當我們承 認自己的貧窮與無助時,反而最能體會神恩典的豐盛。正如耶穌所言:「虛 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 5:3)這或許就是信仰最深的弔詭:唯有當我們學會以卑微者的姿態歡呼時,我們的聲音才能真正上達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