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小學堂

地震防救

地理特性

地震發生的原因可分為構造性地震、火山地震與衝擊性地震(如隕石撞擊)等三種,台灣地區最常見的地震型態為構造性地震,由於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屬環太平洋地震帶,因為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推擠造成台灣地區多地震之環境特性。由於兩板塊在台灣下方交會撞擊,且菲律賓海板塊不斷朝向歐亞大陸板塊下方擠壓,產生巨大的能量,當能量釋放時便造成地震。


災時應變 (地震逃生守則)

1.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緊張,若在室內則先確實切斷所有水、電、瓦斯等能源 開關,嚴防火災災害發生。

2.打開所有逃生通道,避免門窗因地震力擠壓變 形妨礙逃生。

3.迅速找到適當地點或是庇護體躲藏,例如堅固的桌、椅旁邊或是牆角。移動 時須注意地面之玻璃碎片與可能墜落之吊燈等飾品。

4.不要慌張往室外逃難,此刻最容易遭墜落物品砸傷。


災後復建

1.地震過後需持續注意餘震發生的情形,如果週遭有人員受傷應給予必要的幫 助。

2.檢查房屋結構、瓦斯、水電管線及開關有無損壞情形,並向權責單位報告。

3.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收聽收看緊急情況指示及災情報導,聽從救災指揮人員 指示進行疏散。

4.疏散時盡量穿著皮鞋皮靴,避免遭尖銳物品割傷,且選擇樓梯作為疏散路 線。

5.疏散前確實關閉瓦斯、水電管線開關,防範火災等二次災害發生。

6.地震過後避免到山區、海灘或港口等地區,以防山崩、落石或是海嘯發生造 成意外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