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池 院長
黃建華 急診醫學部主任
陳世英 品管中心主任
林鍵皓 醫師
曾文斌 醫師
吳仲琳 醫師
鄭若詩 醫師
鄭銘泰 醫師
林皓陽 醫師
王慧妮 醫師
陳怡穎 醫師
鄔至賢 醫師
陳俊維 醫師
林鍵皓 主治醫師
解決方案
臺大醫院急診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暴露,並維持優質的看診,將視訊科技導入急診的疫病診療策略,建立了「急診雙重檢傷與視訊加值診療流程」:首先利用傳染病的特殊檢傷與急診五級檢傷的雙重檢傷,挑選出具有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且相對穩定(五級檢傷分級III~V級),適合視訊診療的病患;接著醫師在不受個人防護裝備的限制下,透過視訊診療進行病史詢問、視診與X光影像報告解說,後續醫師再依臨床需要穿著個人防護裝備直接面對病人進行身體檢查與採檢。因此民眾可以不用面對包得密不透風的醫師,在模糊不清的聲音中,緊張地會談。整個流程有別於以往醫師必須穿著防護裝備,進行問診、身體檢查以及採檢等全部流程。
執行過程(參照影片)
自今年3月起,臺大急診團隊與資訊室團隊,架設了點對點的視訊系統,在急診疫病診間與醫師視訊診間,以現有的會議系統(U meeting®,具端對端加密的功能),提供視訊診療加值服務。人員經過30分鐘的短暫訓練後,就能操作。
病人一旦進入急診,就會在急診外部檢傷先進行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特殊檢傷,根據病人旅遊、職業、接觸與群聚史與臨床症狀,評估病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若判定病人為疑似個案,再進行二次檢傷,判斷病人是否為穩定個案(檢傷級數III~V級),若是,則由人員導引,進行胸部X光檢查,然後進入疫病診間;隨後通知醫師進入醫師視訊診間,進行視訊連線會談,並利用軟體內建分享桌面的功能,在病人與醫師端的螢幕同步顯示病人的X光影像,說明影像的結果,接著根據會談的結果,醫師會依臨床需要穿著個人防護裝備進入疫病診間進行身體檢查與必要的採檢,最後進行通報及動向安排。為了評估視訊診療的效益,我們記錄了「暴露時間」(醫師穿著防護裝備直接面對面接觸病人)以及「評估時間」(醫師評估病人的全部時間)兩個指標,同時進行品質監測,包含病人的「問卷調查」及病人的「三日再回診率」。比較視訊診療流程開始前後,醫師的直接暴露時間顯著縮短47%,顯示此流程可以顯著減少醫師直接暴露的風險,降低穿著個人防護裝備的不適與壓力,進而達到保護醫療人員的目的;另外醫師看診評估時間則顯著增加37%,更顯示視訊診療可以讓病人輕鬆地面對醫師,有效降低醫病溝通隔閡;就品質方面,除了兩組病人三日再回診率相同,問卷調查更顯示視訊診療的滿意度、溝通品質、隱私保障、安全以及壓力等面向平均接近於滿分,與傳統面對面看診不相上下。
科技的進步使得視訊系統在現今設置方便、隱私也具有保障。我們打造了疫情期間在急診特殊的醫療環境使用雙重檢傷挑選適合的病人進行視訊診療,透過此創新流程,急診可以同時達到服務與避險的兩個疫災應變目標,創造「輕鬆傳音,你我安心」,醫護、醫院及病人的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