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054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急診室運作模式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許建清 急診醫學部部長
何驊 總醫師
陳怡婕 總醫師
彭安淇 護理長
侯承佑 主治醫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自從去年12/31疾管署開始對武漢市直飛台灣的班機做登機檢疫開始,全台灣醫療院所也戰戰兢兢的注意著大陸不明肺炎疫情的進展,本院也在1/2就公告武漢旅遊史合併呼吸道症狀的就診病人需至負壓隔離室看診。隨著疫情擴散,本院急診室陸續在看診流程及硬體方面都做了相對應的調整:

一、看診流程:

  1. 1/22急診門禁管制1位家屬陪同;增加一位TOCC檢傷護理師,著PPE於急診大門外做TOCC詢問分流病人。

  2. 1/23設立簡易戶外篩檢站。

  3. 1/24開始由總醫師及部長根據疾管署通報定義,制定符合本院急診之看診流程,公告在通訊軟體群組及護理站,避免因通報定義頻繁更動,造成人員不熟悉處理流程。目前持續更新修正到第十四版。

  4. 2/12負壓防疫站啟用,可視訊看診,達病人分流效果。

  5. 2/29因台灣案例增加,看診醫師一律穿布製隔離衣、口罩及髮帽,急救區負責醫師戴N95及護目鏡或面罩。進入休息區前即卸除裝備。

  6. 3/1急診因肺炎收住院病人一率篩檢且集中收治檢疫病房。

  7. 3月開始本院三院區(永康、柳營、佳里)急診醫師不互相調動排班,分艙管理。防疫站開設防疫門診,於門診時間由內外科醫師輪值採檢,減少急診醫護人員負擔。

  8. 實施急診家屬陪病管理,將急診病人及照顧家屬訪客登記資料做連結,日後可用於追蹤感染路徑。

二、硬體:

  1. 防疫站設置視訊醫療系統,減少人員暴露時間。

  2. 製作採檢屏風(病人坐著時使用)、採檢箱(病人躺著時使用),和飛沫收集器合併使用。

  3. 因拋棄式隔離衣不足,在較低風險之治療時以可重複消毒之防水隔離衣取代,減少防疫物資消耗。

  4. 以小型吸塵器改裝作為運輸病人用之負壓輸送罩,降低病人運輸過程之暴露,亦較方便搬運。

  5. 製作插管罩,做為執行插管時使用。

  6. 在急救區製作大型飛沫收集管和塑膠床廉,可供急救區病人蒸汽吸入治療時使用。

結論

疫情開始初期因通報條件幾乎數天都會變動一次,藉由手機通訊軟體群組發布科內統一公告及看診流程,能保持大家在同一頻道上,尤其對員工數量較多的急診室非常重要。同時還能讓大家一起討論,建立共識。而經歷過SARS的資深醫師們的經驗分享,亦有穩定人心的效果。針對疫情設計出的一些硬體設備,對第一線人員多了一點保障,也多了一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