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121

透析中心因應 COVID-19 的防疫變革分艙、分流、分時、及分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徐永勳 主任
陳芳琪 護理師
林翠娟 護理長
蕭勝煌 院長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需要長期血液透析治療的病人不能「待在家、保持安全」,因此,透析中心的工作人員及病人,應合作達成分流、分艙、分時、及分散的機制來減少疾病蔓延。

介入措施

  • 阻隔境外

  1. 透析中心入口設立體溫監測站

  2. 病人上針治療前詢問相關病史及接觸史

  3. 發燒或疑似病人,先轉送急診發燒篩檢站

  • 分艙

  1. 透析床位劃分區塊,護理師不跨區進行治療

  2. 執行檢疫隔離區、專責病房及加護病房透析之護理師不跨區進行治療

  3. 工作人員休息室刪減座位,一人一桌,並加大距離

  • 分流

  1. 隔離、檢疫或採檢後可返家之病人,安排獨立的進出通道及透析床位,並錯開與其他病人的進出時間

  2. 專責病房增設移動式逆滲透水製造機,減少病人之移動

  3. 重症且需透析治療者,入住具透析水路設備之加護病房隔離房

  • 分時

  1. 每一班劃分兩個進入時段:(1)早班:07:40;07:55 (2)中班:12:40;12:55 (3)同一責任護理師之病人為一組 ( 一組 4 人,前後段各兩人 ),上針時段由護理師協調

  2. 為避免交錯感染,管制透析中心內門,請病人等待前一班全部離開後,再按時段分批進入

  3. 等待時,維持1.5 公尺的安全距離

  1. 聯醫系統透析中心相互支援及疏散

  2. 與鄰近院所建立合作及疏散機制

  3. 與病人共享決策,討論腹膜透析之適用性

病人休息室設有餐桌及電視,病人常於此和其他腎友話家常,是部份病人難得的社會交際空間。透析中心也是外籍看護傭可以遇到同鄉,用母語交談的地方。我們很樂意讓病人及陪病者將休息室當成家以外的第二個客廳。

然而為了降低感染與傳播,我們先張貼說明海報,製作衛教單張,逐床向病人、陪病家屬及看護傭說明防疫規範,再進行休息室及門禁管理。一開始部份病人仍習慣提早到院,甚至試圖推開內門進入,因此我們加派工作人員溫和且堅定地勸導及維持秩序。

結論

實施後的影響

病人逐漸認知「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是保護自己亦是保護他人的法則,開始在排定的時段到院,行動力良好的病人還會讓使用輪椅的病人排前面,自已晚一些再到院以減少等候時間,等候時亦皆會按照標示維持安全距離。

經驗分享

疫情如海嘯般席捲全世界,透析中心此次建立起來的分艙、分流、分時模式,疫情稍緩後亦不應改變。以前強調的便利、服務、營造家的感覺,現在改以提供安全無虞的就醫環境為目標。我們所做的滿意度調查也反映了在共同的敵人前,民眾為了社會的公共衛生,願意犧牲個人利益的道德情操(見投影片)。在民氣可用下,醫療院所要藉這個契機做好調整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