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瑱珮 呼吸治療技術主任
葉美華 呼吸治療師
王思惠 呼吸治療師
蕭琇憶 呼吸治療師
在資訊快速變化的時代,病歷電子化及資訊化再造是必然任務,而近期體系內病歷的結構化推動,巧遇醫療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大挑戰,因應COVID-19疫情,醫院除落實分艙、分流等行政策略(administrative controls),制訂醫技部門(如:呼吸治療科、放射科、營養科..等),採分艙、分區、分組與固定人員原則外,並宣導執行檢查與治療相關防疫措施,亦於醫療區域區分為紅黃區,以降低醫療照護間的接觸。
自2020年一月起,COVID-19疫情在台灣不斷升溫,醫院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各項防疫工作,成立「疫情應變小組」隨時因應可能發生狀況
,院方超前部屬,針對第一線呼吸治療師,二十四小時照護疑似或確診COVID-19病患,制定照護於紅黃區的一線呼吸治療師及相關醫護人員防疫津貼獎勵等,提升醫護人員工作士氣。
疫情事件發生至今,呼吸治療師工作量劇增,除照護一般病人外,更需面對COVID-19插管使用呼吸器病人,照護過程的身心靈之壓力,從每日穿脫防護設備及後續繁瑣的消毒作業流程,另需要一線相關醫護人員紙本登錄與造冊,但易衍生手寫紙本資料遺失且增加人員工時等困擾,然人員資料登錄與建置就顯得格外重要。
依據上述,本部門建構一份結構化系統,可以提供完整欄位設計、多樣式表格選單、制定固定選項,使一線呼吸治療師可方便且快速點選及人員基本資料造冊,經下載後EXCEL資料亦快速與資料報表清冊中進行整合,作為相關證明文件,並能供後續衛生福利部之「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之醫護人員津貼申請」作業。
經歷此次COVID-19疫情發生,從結構化表單設計至應用,前線相關醫療人員、環管人員…到行政管理部門,每一部門間皆唇齒相依,實感團隊間的合作是環環相扣,此次防疫大家團結醫心,戰勝疫情,通過這次嚴峻的考驗,我長庚、我驕傲。
此次COVID-19介入結構化電子病歷的體會,包含智能運用、醫療品質、研究發展等高品質醫療資料累積、避免重複性作業、減少紙張浪費、改善作業效率….等,未來對於各不同部門間相關專案的運用、醫療資料的蒐集,回應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年代,更是往電子病歷的深化,再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