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292
緊急應變思維完成不可能任務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張百齡 檢驗科主任
林佳怡 醫檢師
楊政哲 醫檢師
邱勇謙 醫檢師
鄭景鴻 醫檢師
嚴仕峯 醫檢師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至全世界,本院為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檢驗及照顧機構,本科亦在2月成為新冠病毒分生檢驗機構,初期以現有的人力設備進行檢驗,檢驗的量能有限,經由不斷的檢討改善加上院方的策略支援,持續增加檢驗量能並完成一次次的緊急任務支援,改善方案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初期建置:手工萃取→自動化萃取
本科新冠病毒檢驗初期僅由一人執行去活化萃取RNA、上PCR及核發報告,檢驗產量能約30支/天,人工萃取RNA就需耗時近4小時 (不含RT-PCR反應時間);面對國際疫情日益嚴峻,主管因當年SARS疫情經驗,警覺疫情可能的發展,需盡快增加檢驗量能,規劃自動化萃取設備取代冗長手工步驟,但迫於無法立即購買自動萃取純化設備,且當時有關冠狀檢測相關試劑也都幾近缺貨,我們用最短時間以租賃方式完成各項比對測試讓儀器上線,萃取量從30支/人/天,提升至60支/人/天,亦在同時順利完成鑽石公主號檢體篩檢的任務。
這期間除儲備訓練人員及裝置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儀(PCR)、自動核酸萃取儀等設備,因分生組人力有限,院方對於一些非新冠病毒量因應疫情,政策性減量開單讓檢驗師更能專注新冠病毒的檢測。
第二階段:人員配置:一人單線操作→二人分工作業
自3月疫情升溫開始,新冠病毒檢驗量大幅上升,由於國家政令宣導及對大型醫院管制措施,其他檢驗量開始下降,藉此徵詢3位志願者加入分檢測工作,本科新冠病毒檢驗團隊於3月1 日正式成立,以分工方式,一人進行前處理去活化,一人負責分生作業,縮短流程轉換的時間,檢驗量再次提升達90支/天;經由此改善方案後,面對凌晨緊急交辦北部護理之家群聚任務,本科緊急調度2位醫檢師,火速回到崗位,在預定時間前將報告發出。
第三階段:制定全實驗過程無縫接軌的流程:兩人一組運作模式→跨組支援→依表訂流程達到最大產能
5月接獲磐石軍艦任務時間更為緊迫,因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PCR)儀器受限一批1.5小時最多只能檢驗30支檢體,當時除艦隊檢體外,還包含院外、內檢體,檢驗量超過每日最大量能,在接獲本次艦隊任務前,團隊討論模擬出無縫接軌的新流程,把握第一批檢體前處理時間,加入細菌組同仁支援,以分工多軌並行合作,在預定時間前提早將任務完成,也再次提高本科檢驗量能,由初創期的30支/天到現在120支/天,檢驗量總成長提升至300%。
我們在有限的資源,以緊急應變的思維,不斷檢討改進,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期望身為國家防疫隊的一員,提供快速正確檢驗報告,做好守護台灣的重要防線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