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236

創新量化嗅味覺測試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胡慧君 專科護理師
葉秀雯 專科護理師
陳正斌 醫師
鄭舒倖 醫師
鄭健禹 醫師
林宜君 醫師
葉莉玟 督導
羅美惠 護理長
陳昱君 護理師
陳俞瑄 護理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2月起陸續收治境外確診10位及磐石軍艦確診病人13位皆有嗅味覺異常症狀,當問診病人嗅味覺是否異常時,病人都回覆一點點、沒感覺及不知道,加上嗅味覺測量難以被量化,團隊深感困擾,故引發創作動機,以採量化方式評分病人喪失嗅味覺的嚴重程度,以觀察病人改善狀況及是否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以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物品檢測,嗅覺使用咖啡粉、醋精、花生醬及香水,味覺使用檸檬水、砂糖、黃蓮及鹽巴,將這些實測物品適當的分裝於罐子裡,準備藥杯、滴管及湯匙,完成「嗅味覺測試箱」。

測試前病人矇住眼罩測試

(一)嗅覺測試:測量版的總長為30公分,以15公分為切點,從30公分開始測驗為0分,屬於正常;15公分測驗為1分,屬於輕度;0公分貼於鼻腔測驗才聞的到為2分,屬於中度;0公分貼於鼻腔測驗仍然聞不到為3分,屬於重度。

(二)味覺測試:能正確說出酸甜苦鹹,與食物名稱為0分,屬於正常;吃得出酸甜苦鹹,但無法正確辨別是什麼食物名稱為1分,屬於輕度;酸甜苦鹹測試其中有2種味道無法辨識或錯誤為2分,屬於中度;完全無吃出酸甜苦鹹為3分,屬於重度。

結論

COVID-19「嗅味異常」的文獻共80多篇文章中,並未提到有使用測試工具,絕大部分都採用問診及病例記載、電訪及問卷方式方式呈現,由於病人都須隔離,利用日常食用物品來做為簡單的工具創新「嗅味覺測試盤」,來幫助提升嗅味覺檢驗正確性及敏感性。

針對23位病人使用「嗅味覺測試」。平均年齡為29.8歲,初步發現嗅覺異常佔100%,味覺異常則佔50%;而平均嗅覺異常發生在第3天,味覺異常則平均發生在第3.5天;嗅覺異常期間中位數為14天,味覺異常期間中位數8天左右,出院前嗅覺異常症狀完全恢復共21人,味覺異常則全部都有恢復,而病毒量高對嗅覺嚴重程度有顯著影響,病人反應都會期待每次的測試,因為這樣測試可以知道嗅味覺有沒有改變及恢復;沒有隔離時焦慮不安的情緒。測試曲線結果發現,當病人的病毒量下降時,嗅味覺的症狀也會跟著改善,可讓病人了解嗅味覺改善情形,更提供醫護團隊照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