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璩大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
李雅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部主任
因新冠肺炎為飛沫傳染,且所有牙科治療皆為近距離面對面操作,並且使用高速旋轉器械,配合噴水及噴氣,操作時皆會產生大量比一般飛沫散播更遠的氣溶膠噴霧,其中包含唾液,血液和其他可能被SARS-CoV-2污染的碎片的混合物,這會增加牙科醫療人員甚至其他患者被感染的風險,也增加牙科環境被汙染的機率,所以牙科為COVID-19疫情下之高危險醫療科,亦為WHO及許多國家所嚴格規範及警示的科別。
因此,針對本次疫情,北市聯醫牙科部承襲SARS之後的感控經驗,在疫情開展之初即特別制定「牙科分艙分流之感控及治療流程」,隨著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與管理,並已於2020年5月9日發表於SCI期刊 Journal of Dental Sciences。
(YL Lee. et al (2020). Dental care and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experience in Taipei City Hospital, Taiwan. Journal of Dental Sciences.)
在新冠疫情威脅下,對於如牙科的高危險科別,要有更嚴格的分艙分流及管制措施,而對於COVID-19確診或疑似的個案,也要有一定的牙科治療流程及醫療人員完整的防護及術後環境清消,來減少COVID-19散播及院內感染的風險。因此一個完善的標準作業流程,對於牙科醫療機構而言,是非常重要且應確實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