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釗 身心科主任
田維瑛 護理長
蔡旻君 專科護理師
舒正偉 護理師
黃蓓欣 護理師
彭伊君 護理師
楊美香 護理師
鄭舒倖 感染科主任
解決方案與過程:
精神科病房因治療模式多為長時間密集會談及團體活動,故為傳染風險高之單位。本院身心科病房於1月20日疫情開始之初,依院方指示需承接收治院內具精神診斷合併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之困難照護任務,在初期精神科防疫照護指引尚未公布之前,分享超前部署防疫經驗。
(一) 環境設備部署
1. 增設防疫間:由科主任召開團隊會議整合意見,將部分病床改為單室防疫間,病室改為雙面鎖,防止行為混亂病人進出造成疫情擴散。
2. 創新防疫用物:由團隊腦力激盪規劃創新設置安心防疫車,因應病人病情變化需隨地設置隔離空間,防疫車讓防護設備用物可達到移動性、可近性及安全性。
3.儀器設備之增設:緊急採購如:耳溫槍、三合一監視器以及血壓計等,讓病人可單套使用。
4.分艙分流之空間部署:護理站設置透明壓克力隔板之會談空間、停止跨區職能治療活動,護理師由主責護理師轉換為分段固定照護,避免交叉感染。
(二) 標準流程建立
1.雙主治整合照護模式導入:患者由急診即啟動雙主治流程,輕度等級患者(不需用氧、生命徵象穩定)收至身心科病房由感染科醫師共同照護,中重度等級收至負壓病房由身心科共同照護。雙主治醫師每日探視病人,共同討論病人治療方針、診斷及用藥。
2.綠色通道部署:進行特殊通道路線部署,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由急診直進病房單室,不經病房區域。
3.新入院病人防疫部署:所有入住患者皆需於病房外單室空間等待,工作人員穿防護設備前往問診及進行TOCC評估(插健保卡查詢),待問診及X光報告無異常再進入病房區域。
4.訪客及照顧者管理:進行訪客限制及照顧者名單建立管理,每日更新於白板以利掌握接觸者名單。
(三) 教育訓練
1.醫護人員:一對一穿脫防護衣及採檢情境模擬教學演練。
2.病人及照顧者:使用多國語言衛教工具進行一對一洗手等感控教育訓練。
奉衛生局指示收治一位居住日本之本國國民,因躁症發作干擾日本大使館且併有咳嗽症狀,強制返國送至本病房治療。X光顯示有肺炎,團隊依照標準流程進行單室隔離及感染科雙主治照護,期間個案出現情緒起伏及破壞病室之暴力行為,經團隊精準評估用藥及持續與病人溝通安撫,建立治療性關係使個案配合治療,經二次採檢陰性,身心症狀快速穩定於隔離期滿返家,降低家屬負荷。本病房防疫期間共收治15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雙主治照護模式導入及超前部署能降低身心科照護負荷及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