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182

急診部門非醫療區預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交叉感染之措施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邱義閔 急診主治醫師
吳冠漢 急診主治醫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在面對傳染性疾病時,病毒飛沫可能潛藏在工作環境甚至是辦公或休息等非醫療區域。第一線急診醫護人員需要注意的,不僅是來自病患的傳染原,潛在的病毒隱藏在同僚身上或環境中,透過各種接觸而造成休息辦公區內的交叉感染,可能是更難以預防且嚴重的威脅,完善的非醫療區之預防及防護措施,才能有效避免院內感染 。

有鑒於2003年時曾經爆發院內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於急診部門非醫療區及早發展出數項防止急診員工交互感染的措施以及步驟 。

  1. 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有群聚感染狀況(TOCC)自我評估問卷急診醫護人員每週工作前必須詳實的至網站紀錄本週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有群聚感染狀況(TOCC)情形,針對高危險員工,及早進行隔離及監控措施,並落實分艙分流。

  2. 規則確實的體溫監控:急診每個進出口都有嚴格的體溫監控站,且每個醫護人員每日都需要測量並於電腦記錄其體溫,系統自動篩選發體溫偏高之員工,並匯總由主管協助後續處理。

  3. 完整安全的現場個人保護裝備:所有一線醫護人員於急診必須穿著完整的個人保護裝備:包括全罩式護目鏡,手套、隔離衣、以及N95等級的口罩。

  4. 戶外治療區以及隔離病患等待區域:設立戶外治療區,配備有獨立的檢查設備以及等待區域,檢傷人員判定為高風險TOCC,可能為疑似COVID-19案例,都有獨立動線並被放置於戶外之獨立看診區域。而看診醫護人員在看診結束後,都會有獨立的淋浴以及清洗空間,預防進一步可能的病毒傳播。

  5. 專責人員獨立之休息區域:如圖表一所示,負責處置疑似COVID-19個案之專責醫護人員,除了獨立看診區域,休息區域也必須完全隔離開以避免同事間的傳播可能性

  6. 非醫療區域之防範措施個人防護裝備在進入非醫療區域的節點,都會依照標準流程卸除並進行消毒,以預防任何病毒透過沾黏在防護裝備造成可能的傳播。於辦公休息區內,工作人員除了儘量維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外,如圖表二所示,在非醫療區域,都配備有壓克力板,以預防可能的接觸或飛沫傳染,此外,包含辦公區域、工作區域、浴廁間、或共用的電子傳訊設備,在每段輪班結束後,都會有定期且規則的消毒措施 。

結論

從2020年1月21日至6月16日,期間本院急診總共新增9例COVID-19確診病例,但無任何急診院內感染病例。希望本院非醫療區的相關防護經驗,可以提供其他急診建立一個預防傳染性疾病進一步感染院內醫護人員的系統以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