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筑 諮商心理師
林宛玲 臨床心理師
王弈升 諮商心理師
黃柔嘉 諮商心理師
隨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擴散,為避免社區感染,衛福部制訂「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同時許多大型活動取消,以減少群聚。然而,持續升溫的疫情可能會造成憂慮、焦慮、憤怒、恐懼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在減少接觸與避免大型活動舉辦的特殊狀況下,要如何推廣心理健康識能,關注大眾心理健康? 以下將說明將「資訊科技」應用於「傳遞心理健康識能」,以及「使用視訊方式」進行「認知促進課程」的關鍵方法,讓在無法近距離接觸時,仍能夠將「心」的關懷與能量加以傳遞:
1.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員工關懷信
(1)目的:關注員工在防疫期間之心理健康,針對抗疫時期可能會面臨之心理困擾,提供心理衛教相關訊息,提升員工心理健康識能。
(2)對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體員工。
(3)執行方式:員工關懷信內容針對疫情狀況,提供相關心理健康資訊,與簡易身心壓力評估,同時連結重大節慶,置入防疫訊息,並於每個月第一週,發送至全體員工電子郵件信箱。
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安心伴您關懷系列小卡
(1)目的:提供和平院區第一線確診病患照護之護理人員身心壓力舒緩之隨身關懷工具,包含「舒心法小卡」、「SOS 小卡」、「心靜平安喜樂小卡」與「檢疫隔離者安心舒活 Q & A」。
(2)對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第一線員工及護理師。
(3)執行方式:將關懷卡訊息投影至護理站之電子白板,讓單位主管及同仁們可以更直接且親近地接收到關懷資訊。
3.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腹式呼吸練習影片
(1)目的:透過非同步影片呈現,讓醫院員工與一般大眾在避免人群接觸下,自行練習腹式呼吸法,降低因疫情帶來之憂慮、焦慮、憤怒、恐懼等負向情緒感受。學習衛福部置入柴犬(總柴)於防疫資訊中,將寵物兔(莉亞老師)置入影片中,以寵物兔第一人稱視角,並搭配真人示範,教導腹式呼吸練習。
(2)對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體員工、負壓病房病人,與一般民眾。
(3)執行方式:提供各院區影片檔,於大型活動中撥放。特別提供護理部影片宣傳電子單張可供負壓病房病人使用,以及提供影片檔,於負壓病房撥放。並提供其他醫事人員於進行相關衛教時,提供一般民眾使用。
4. 心腦內運動會--失智者認知復健之線上課程應用
(1)目的:可謂創全國之先,於防疫期間透過遠端視訊會議的方式,使失智者及其照顧者仍可在無法出門的情況下,參與認知促進課程。課程內容以不同認知功能為主軸進行練習,例如:注意力、記憶力等,同時搭配伸展體操及大量的互動,來提升參與度。透過此課程在防疫期間,能降低照顧者安排生活活動之負擔,及增加失智者之社會互動。
(2)對象:失智者及其照顧者。
(3)執行方式:使用通訊軟體建立視訊課程群組,以視訊方式進行線上課程。於每週三上午固定時段,連續7週舉行。
藉由上述四方案,於防疫期間仍可充分達到:
1. 全院約7000-8000名員工收到員工關懷信。經由電子郵件方式廣泛傳遞防疫相關心理健康資訊,並收到員工回饋將關懷信轉發至Line的工作群組,或是與病人的群組中,不僅增進員工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達到關懷員工之效益,同時間接將心理健康識能推廣至一般民眾。
2. 關懷卡呈現方式多元,包含電子圖像版、GIF動圖版,另有合作院區護理長自行印製紙本小卡做員工關懷,同時供職業安全衛生護理師索取使用,運用於篩選潛在需求同仁進場關懷使用媒介。
3. 腹式呼吸練習影片能廣泛使用於不同族群中,並能運用網路、社群媒體快速傳遞資訊,病人或民眾可自行在病房或家中練習,可減少心理師「面對面」進行腹式呼吸法教學的情況,降低群聚。
4. 失智症者線上據點課程使得失智者和照顧者在目前不便出門的防疫時期,可在固定時間安排此課程,透過視訊方式進行認知促進,也使失智者有機會與他人互動。
因此,透過網路與資訊科技可廣泛且迅速傳遞心理健康資訊,並在防疫期間減少群聚;同時,服務的對象可更為多元,從醫院員工、住院病人,廣至一般民眾。原本的實體課程,亦可不受防疫限制,運用網路科技,在疫情期間持續舉辦,讓病人可在家中進行課程,減少外出,維持社交活動,並提供照顧者喘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