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75

我防疫、我驕傲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吳佳怡 護理師

陳思穎 護理長

從一月開始,全台灣陸陸續續出現新冠肺炎疑似及確診的個案,全台人心惶惶,不僅醫護人員感受到這是一場硬仗而繃緊神經;民眾更是出現疫情恐慌症,看著媒體天天報導著疫情相關新聞,讓人有不寒而慄的心情。

  當單位出現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案例時,他是一位意識清醒、有自理能力的中年男性,平時與家人定居國外,這次因膽囊炎術後返台回診,卻在入境5天時出現發燒、咳嗽,經篩檢後確診為新冠肺炎陽性,甚至引發呼吸衰竭、需要放置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來維持肺部的氧和。接獲疾管局通報此位個案需要轉到本院時,當下立即進行最高規格的標準防護措施-負壓隔離病房及飛沫性防護隔離措施,因為確診個案的氧合狀態不佳,在隔離治療過程中必須完全臥床休息,每兩小時的治療時間,包含了測量生命徵象、血氧、給藥、鼻胃管灌食及監測輸入輸出量,或是抽血、照X光、放置侵入性管路等,都需要仰賴醫療團隊不難想像這段照護過程的艱困,同時,每個著裝後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從外表是看不出身份的,必須透過自我介紹及團隊默契,以減少不必要暴露的風險、及接觸確診個案的時間,同時在集中護理過程中,病室內的護理師,有效的透過對講機進行溝通,這樣的照護過程與環境對於護理師而言,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對於第一次因新冠肺炎併發重症呼吸衰竭而住進加護病房的病人來說,無疑是充滿了無助與恐懼。此位確診個案,在轉入本院加護病房初期十分躁動、無法配合醫療處置,甚至需要陪伴及耐心安撫,因此我們藉由給予充足的醫療資訊、治療現況來降低個案的對疾病與現況的不確定感;而家庭的支持系統亦是影響病人心理的重要關鍵,因為此位個案的家人都在國外,加上個案因放置氣管內管無法言語表達,透過隔離病房專屬防疫手機與家人聯繫,並運用影音視頻播放打氣影片及手寫書信,讓個案與國外家屬能視訊並有情感連結,獲得力量,同時在護病溝通過程中,以同理心來避免讓個案有被汙名化或是貼標籤的觀感,進而造成心理及人際關係的負向影響,同時讓遠在國外的家屬們能夠了解病程、進而建立性信任感及安全感。

  在這段照護過程中,我們竭盡所能克服環境及距離因素,減緩個案隔離的不確定及焦慮感,並增加個案與家屬連結,雖然我們做的不是最好,但透過每個案例的分享,相信我們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