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68

照顧一位COVID-19病人在隔離期間之護理經驗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許藏菁 護理師

吳佳鉛 副護理長

薛伶珊 感染科主治醫師 暨病房主任

賴怡因 愛滋病個案管理師

柯乃熒 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特聘教授

  2019年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襲捲全球,筆者照顧一位婦女旅遊歸國後確診COVID-19,於2020年2月5日至2月29日住院隔離期間,使用羅氏適應模式之第一層次進行整體性身、心、社會評估,以面對面會談、電話訪談、及遠端監視系統觀察等技巧,收集個案健康照護問題;透過第二層次評估確立護理問題有:(1)與COVID-19有關之現存性感染,(2)對疾病不確定、媒體報導擔心個資曝露、家人不諒解所產生之焦慮。由於隔離病房特殊性,住院期間透過遠端生理監視系統監測個案生命徵象,並衛教發燒、呼吸喘時應變方式,提高個案在隔離病房自我照顧能力,自行儘早解除生理不適;為了病人環境安全減少交叉感染,加強環境清潔。為緩解焦慮,與個案建立良好治療性人際關係,每日撥打10-60分鐘關懷電話,提供個別性護理措施,及運用網路撥放影音教導正念冥想,改善個案之焦慮。

  個案罹病時為傳染病爆發初期,隔離期間焦慮來自疾病不確定、家人不諒解、及媒體大肆報導。筆者以個別性護理措施及正念冥想緩解焦慮,由於隔離病人在空間、時間上執行正念冥想相對困難,故整合文獻各種方法,採取每日一次之頻率、非面對面引導、手機撥放3-10分鐘之網路影音檔來進行,使個案逐漸由中度焦慮降為極輕度。當新興傳染病突然襲捲而來,醫護亦承受相當的心理壓力,筆者在引導個案過程中,亦以相同方法每日冥想,發現自己也獲得平靜,文獻也提及,正念冥想亦能運用在醫護人員減壓。因此未來在照護隔離病人或新興傳染病時,病人及醫護人員若有焦慮等問題,皆可透過簡單快速的網路影音檔進行正念冥想來放鬆減壓。

  筆者初次照顧高傳染力且需隔離治療的COVID-19病人,病人僅用通訊方式與外界連繫,缺少實體互動,易因空間限制,感到沮喪、孤立感;在病室內,病人情緒低落或激動落淚時,層層防護衣及面罩會阻隔部分非語言的支持及安慰;故醫護同仁進入病室時,防護衣貼上自製姓名小卡、插畫等,增進互動。筆者透過這次照顧經驗,了解隔離病人的照護,與一般病人非常不同,著防護裝備阻礙了即時性,因此需要提升病人自我照顧能力;被高度關注的新興傳染病,保護病人隱私尤為重要;最後,因與個案一起習得正念冥想,陪伴個案渡過內心艱辛,自己也獲得減壓。

本文同時摘錄於護理雜誌『許藏菁、吳佳鉛、賴霈妤、薛伶珊、賴怡因、柯乃熒(2020).照顧一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人在隔離期間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7(3),111–119。[Hsu, T. C., Wu, C. C., Lai, P. Y., Syue, L. S., Lai, Y. Y., & Ko, N. Y. (2020). Nursing experience of caring for a patient with COVID-19 during isolation. The Journal of Nursing, 67(3), 111–119.] https://doi. org/10.6224/JN.202006_6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