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48

疫情期間,產科照護零距離

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

黃姿螢 產房護理師

2020年的春天,本該是個嶄新的開始,卻因措手不及的疫情而蒙上了一層灰,也讓我們和新冠狀肺炎僅一線之隔。大家的心情隨著疫情起起伏伏,討論室裡,婦產部的醫護團隊重複練習穿脫隔離衣、討論著運送孕婦動線、以及模擬確診的產婦生產方式,過程中彼此互相叮嚀與協助,只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渡過這場戰"疫"。

五月天的下午,來了一位妊娠33周胎死腹中的初產婦,這樣的案例每年約有40-50位,所以產後的傷慟關懷及恢復,密切關係著產婦的未來。單位內有製訂傷慟關懷作業流程,為讓這些經歷失去孩子的父母能無遺憾的和孩子道別,可以協助他們為寶寶穿衣服、留腳印做紀念,且因疫情期間的陪探病限制,也可以讓全家一起寫小卡給寶寶訴說對祂的祝福來向寶寶道別。在待產住院過程中,先生就是她身邊唯一的陪病者;戴著口罩的她,總是安靜不說話,讓人看不出她的情緒和表情,看得到的只有空洞的眼神,縱使催生藥物不斷的往上調升,戴著口罩的她仍是不吵也不哭,眼神裡分不出是痛還是絕望,先生則是默默地陪伴在側。這一間待產室就這樣冷冷的,靜靜的,在我的班內沒有按過一次護士鈴。有時,隔壁產台有另一位產婦正在自然生產,嘶吼用力後聽到新生兒宏亮的啼哭聲,別人家高興的歡呼聲,對於死胎的產婦來說陣陣刺耳…,看著她戴著口罩沒有哭聲的流淚,是多麼的讓人心疼與不捨。

當胎兒娩出母體後,協助先生幫孩子穿衣服後抱給媽媽看,此時,產婦撕心裂肺的哭聲劃破當下的寧靜。縱使沒有嬰兒啼哭聲的生產及沒有家屬在外等候新生兒出生的期待,但我們將寫著滿滿長輩們對寶寶祝福的祈福小卡放入小棺材中,卡片上有著父母的簽名,希望寶寶要記得他們的名字,下一次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再來當他們的孩子。

一個月後,接到主管朗讀的一段感謝文: 「這是我們的第一胎,在歷經喪失小孩的悲痛,又即將面對自然產的痛苦,除了哭泣外,幾乎快要自我放棄。感謝護理師主動察覺客戶的痛點跟需求,對於照顧者的態度與精神,我想我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竟是那位產婦所寫!從文章中,讓我感動的是她感受到醫護團隊對她的關心,即使她總是沉默不語。反觀,疫情期間雖然有諸多感控限制,醫院也是民眾避之而不及的地方,但在遇到這樣傷慟的生產,如何讓產婦感到不孤單,真的需要班班醫護不斷的接力與用心,不讓疫情拉開了我們和病患的距離。六月了,疫情解封了!希望這位產婦能將她的心也解封,重新迎接下一次新生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