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47

這一次,我們一起走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

黃焴慧 護理部督導
許菀齡 護理部部長

從2020年開始,防疫成了每日工作重點,由口罩起跑、洗手接棒、量測體溫加速、記者會衝刺,隨著確診數歸零畫下句點。一切的改變,來自看不到的病毒,在一般民眾思維裡,有著莫名恐懼;在醫療專業角度下,有著許多責任,我們遵守標準防護原則,雖流著汗水,依舊如實完成臨床照護。在包覆隔離衣下的靈魂,是緊張、是擔憂、是強韌,唯有剖開外層的當下,才能深刻感受那跳動頻率的震撼。

來自指揮中心的訊息修正,護理師須不斷更新,由TOCC詢問、通報定義、採檢與穿脫流程、表單與條文修正等,護理長化身電視防疫大作戰大使,畫圖、拍照、拍影片、編口訣,無所不用其極,只為確保更新事項寫入護理師腦海。1922電話響起,第一位確診個案將由119送入。救護車閃著大燈由遠方進入急診,護理長親上火線,從EMT夥伴手上接下個案,逐步檢視流程與照護完整性。帶著病人沿著動線進入病房,沿途病人不發一語,為減輕病人擔憂,護理長閒聊問著她出國狀況,”我去年出國工作,提早回國卻發現自己感染了,真的很抱歉,麻煩你們”,護理長轉頭微笑並說道”好在妳回來了,接下來,就交給醫療團隊,別擔心”。

前往病房路上,警衛做了嚴格管制,清潔人員已穿好防護衣在外等候消毒,護理師引導病人步入負壓隔離病房,簡單環境介紹準備離開前,轉身告訴病人”加油喔”。戴著口罩的病人,眼神透露些許無奈與惆悵,卻只能透過眼角嶄露一絲笑意,我們彼此用眼神打氣,接下來的日子,有我們陪你一起。

“早安,有沒有睡好?待會幫您送早餐,需要補給品或書報雜誌嗎?我一起帶進去”;”今天要採檢,會有點不舒服,忍耐一下,希望有好結果”。透過監視器看著病人躺在床上,時而滑手機,時而凝視窗外,護理師們刻意打電話跟病人話家常,分散注意力,這不是照護常規,卻是時刻提供的心靈守護。每天三餐的對話,猶如家人日常生活,有點制式,卻充滿溫度。

平日熟練的抽血動作,在手套、防護衣與些許起霧的護目鏡下,顯得格外困難,耳邊傳來輕柔的聲音“沒關係、慢慢來”,輕聲一句話,內含深深的包容,白衣天使的我們,感受防疫照護的挑戰,學習這更深層的同理。隨著採檢結果遲遲未轉陰性,病人坐在床邊默默說著 ”該不會要在醫院過生日”。醫護團隊早已感受她的失落,悄悄籌畫生日派對,請父母親先到病房,在解除隔離那天,獻上團隊早已準備好的蛋糕,她熱淚盈眶,帶著眾人的祝福離開,這場身體與心靈持久戰,考驗人性,卻也牽繫起濃濃情誼。

這場病毒之戰,顯露人性真、善、美,是天地萬物不斷演變進化下,必須面對的事實,下一個十年,我們又該做何準備?預知,永遠難以超越天地萬物之變化,唯有在每個當下,發想我們所擁有的美好,創造更安全網絡來守護每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