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312

從外籍照顧員層面去看新冠肺炎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林小閔 血液透析室護理師

2020年1月份新冠肺炎爆發,高醫開始進行防疫佈署,監測體溫、戴口罩、人員管控這些都是為了保護在高醫的病人、家屬及陪伴者與醫護人員的安全,也是為著防止在醫院內群聚感染;因為2012年SARS的經驗使我們非常快速的進入自我防疫階段,但對外籍照顧員來說這樣子的措施讓人感到驚慌與束手無措。

這幾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台灣照護人力不足、台灣看護費用昂貴等問題,必須仰賴外籍照顧員的照護陪伴,當一個全新外籍照顧員來台灣,語言、文化、飲食等皆不同,也沒有同鄉的朋友可以互相學習,讓外籍看護產生很大的壓力,所以當被看護者住院期間,在醫院遇到同鄉的朋友是讓人開心的事情,有時在走廊上或休息區都會看到外籍照顧員聚集與共餐也會互相討論雇主工作的情形,因為疫情的爆發,院內開始實施保持社交距離,這些情形已經不復見了。

外籍照顧員離鄉背井在外地工作,雖然資訊發達,可以透過LINE及電話與家屬聯絡,但面對疫情大爆發,身在台灣的她們有雇主的協助,但家鄉的物資及資訊缺乏,讓他們擔心和害怕在故鄉的親人們是否能安然無恙,因此透過院方及雇主的宣導,每天電視新聞的報導,得以讓她們可以將資訊傳回家鄉給家人。

血液透析室病人是需要外籍照顧員的協助,統計透析室內所有的外籍照顧員人數共32位,在被看護者開始上針後便是外籍照顧員吃飯聊天交流的時間,每次通常有3至5位的外籍照顧員會一起在休息室裡吃東西與互相學習照護經驗,但因疫情的關係,透析室也採取高規格的措施,禁止飲食與保持安全距離,對外籍照顧員來說這是很大的衝擊,因為文化及民俗風氣不同,剛開始她們不警覺到嚴重性,覺得很麻煩甚至厭惡,隨著疫情變化,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所有的資訊都靠醫護人員的傳達,電視上面的報導對於新來到台灣的外籍照顧員是看不懂也聽不懂;而透析室的護理人員從外籍照顧員的談話和觀察的中得知,外籍照顧員心理對於醫院政策不了解,產生很多疑問與驚恐,所以面對外籍照顧員的疑問,透析室的護理同仁費了好一番努力,在透析室的門口貼上多國語言的防疫衛教宣傳單,包括每次透析時在門口測量體溫,透析過程要求病人與外籍照顧員戴好口罩也禁止飲食、保持社交距離、詢問TOCC,教他們如何用手機獲得疫情的資訊,並安排國語能力強的外籍照顧員當任指導人員,去幫助國語能力較弱的外籍照顧員,讓所有的外籍照顧員了解我們防疫的目的,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被看護者之外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本身,更能進一步的學習到台灣的防疫資訊後,告知遠在國外的家人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防疫。

四月份新加坡、香港都有爆發外籍照顧員群聚感染的消息在國際新聞上傳開了,震驚了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外籍照顧員們,透析室的外籍照顧員們表示非常感謝與認同高醫所做的防疫措施,讓她們真的很放心在台灣工作與生活,謝謝高醫把他們當成家人一樣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