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299

守護,是我的承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陳淑菁 護理長

正當大家都在歡喜迎接過年之際,殊不知世界正陷入COVID-19疫情的猛烈風暴中。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段升溫,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在吋尺之間迅速的拉開了在拉遠…。

呼吸照護病房的病人活動空間僅受限於病房中,每天生活期待著家屬可以陪伴著說說話、藉著做做運動時肢體接觸的溫度轉化成情感交流的慰藉,但隨著疫情的變化,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卻變得遙不可及。

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初期從採取實名制的登錄,限制訪客的人數及時段,家屬陪伴的時間開始限縮,因為疫情處於的膠著狀態,經向病人及耍解釋後多能配合執行。惟本院為衛福部北區感染專責應變醫院,當疫情爆發時必須配合應變計畫,需清空病房設置專責病房以擴大收治能量。

隨著防疫政策不停滾動式修正,管制措施從限制訪客來到全面禁止探病,當院方必須清空病房時,呼吸照護病房的病人該何去何從?我們必須超前佈署、事先規劃。儘管已一一的召開家庭醫病溝通會議,說明原委及安排適宜,隨之而來的是護理站電話不斷不斷的響起:「什麼時候要清空呼吸照護病房?」、「一定要轉出去嗎?」、「爺爺已經在那邊讓你們照顧那麼久了,真的捨不得轉出去,可以最後一個轉嗎?」、「我們要去哪裡找其他呼吸照護病房?」,可以感受到電話另一端家屬緊張焦躁不安的情緒。

蘇老師是個漸凍人患者,雖然使用呼吸器,肢體活動不是那麼靈活,但每天生活的期待,就是不管颳風下雨太太每天來院陪伴,似乎是他們倆的默契,女婿則是下班來協助下床運動,同仁則會安排與老師做桌遊活動,填滿他一天的生活。隨著疫情變化,開始限制訪客,雖然透過視訊~與家人見面了,但感覺時間竟是如此漫長,我們也將協助蘇老師下床運動的影片傳給家屬,希望能提供一些的慰藉。終於,看著其他病人一個一個轉出,蘇老師也在妥協下由家屬安排轉出。轉出當天,蘇老師不捨的表情及含淚的眼眶握住我的手,寫下: 「謝謝這些日子大家的照顧,重開病房時一定要通知我,我只是暫時去外面渡假,我一定要再回來」,這個畫面一直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

5月份疫情逐漸趨緩了,我們開始把病人一個個接回來了,看著蘇老師回來時的笑容,我知道~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設限了我們活動的距離,但不能改變的是「心」的距離,呼吸照護病房信守承諾,在您需要的時候默默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