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277

萬芳護理~讓我學會勇敢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委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辦理

廖暄宇 護理師

認真回想大三第一次到單位實習,我以為我只是到了一般胸腔科病房。護理長在環境介紹時用單位的平面地圖跟我介紹了防疫動線:「若台灣出現SARS或伊波拉之類的傳染病,會從這個防疫通道上來……,我想像走廊上滿滿穿著兔寶寶的醫護人員,跑來跑去推病床的樣子,整條隔離病房的走廊看起來突然悲壯了起來。如果真的有疫情爆發,這裡就會是前線了。來這裡正式上班之前,負壓隔離病房引起了父母的反彈,我用同樣的話說服了父母,但內心仍是忐忑不安的,爸媽知道我要回醫院上班了都很擔心,讓我從台中帶了一大袋零食、蔬果、補品回台北。北上路途我滿腦子都是和平醫院的紀錄影片,眼睛盯著單位的LINE群組,看有沒有新消息,其餘時間幾乎都在看疾管署的官網,以及想著平日演練的防護衣穿脫動作,就要派上場了,想著當時違背父母的決定,並展開兔寶寶生涯。

醫院在啟動防疫策略後,也築起了一道道的防疫壁壘,迅速的按照故有的防疫流程,因應現況適時做出各種調整,護理師、醫師、感控室也開始了修訂SOP的燒腦流程與合作,爭取掐熄任何一絲院內感染的可能性。我真的很感謝感染科醫師,疫情一開始、放年假的時候幾乎都待在醫院裡,在我們有不確定的感控問題時找文獻為大家解答,單位護理長也是隨時在線上,各種流程都是以我們醫護安全為重。

印象深刻是協助奶奶翻身換尿布避免壓傷,一個人進去翻身的效果,堪比皮拉提斯烤箱,相當爆汗。很慶幸自己一個人在台北租房子住,沒有跟爸媽阿公阿嬤住一起。幸好不管親友還是計程車司機,得知我是護理師後,反應都是「最近很辛苦吧?」「要保重身體!」尤其最不嫌棄我的爸媽,擔心我搭交工運輸工具有風險,隔幾個禮拜就會從台中開車上來找我。在台灣,我們有幸參加到一場我們尚控制得住的戰役。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扭轉大局面,台商回來過年、旅遊團出國、留學生回國尋求庇護、清明連假人潮,一次一次可能爆發的危機,都是暴風雨中從漏洞中湧入船隻的海水,政府在船艙裡修補漏洞,一線的醫護人員只要運用平常所學,問清楚旅遊史接觸史,多多更新治療資訊,謹慎小心地完成所有感控流程,就能一瓢一瓢舀出淹進船艙的海水。也因此,我現在才能好端端的在電腦前整理這幾個月來的見聞,而不是多年後在心理諮商室和我的諮商師回顧這些經歷來治療我的PTSD,真的要很感謝我是在萬芳醫院工作,給我勇氣面對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