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252

我在新冠專責病房的日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周倩如 社區護理師

猶記得17年前SARS肆虐台灣之時,當時我任職在某院的加護病房,雖然我沒有抽到照顧SARS個案的生死籤,然而「恐懼、內疚、不捨、憂喜參半」的心情仍歷歷在目,複雜的牽扯著責任感與私心,成為17年來刻印在心頭不曾忘記的枷鎖。

109年初,Covid-19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與恐慌,現職於社區護理的我,收到支援意願調查單時,我告訴自己命運再次造訪,說服自己戰勝恐懼與遺憾,決定勇敢接受前往支援前線的機會。

已離開臨床工作12年的我,堅強的內心仍感到非常慌張失措,沒有自信能在前線擔任稱職的護理師,在面對疾病帶來的威脅與工作現實面的雙重壓力下,很感謝長官們的關懷與陪伴,不厭其煩地一步一步帶領我,給予心理支持與實務操作訓練,同時護理姐妹的相互打氣與扶持,讓我在一星期內適應、茁壯且獨立上線,有力地成為這場戰役的戰士,與防疫前線的同仁們並肩作戰。

隔離病房與一般病房的工作環境相去甚遠,特別是照顧疑似Covid-19的個案,每一個感控環節都不容出錯。頻繁穿脫隔離衣、忍受汗水及N95帶來的不適感成為我們稀鬆的日常,連基礎的抽血、採檢動作,都變得費時困難。然而在面對隔離個案的照護需求與無助感,仍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多一點的時間陪伴與關懷。記得一位街友伯伯,入院時非常虛弱且皮膚滿是零星破皮且疑似疥瘡,身上更是瀰漫多日未清潔帶來的異味,由於同時疑似疥瘡,在照顧上更是耗時耗力。早晨幫伯伯做治療時,發現他尿溼褲子,床單衣服被子也全濕透,問伯伯怎麼不按鈴讓我們來幫忙,伯伯緩緩說出:「你們全身穿那麼多、工作很辛苦,不要麻煩妳們啦!」,當時感受到伯伯對我們的體諒之心,更是成為我在防疫工作上的精神糧食。隨後我們三班同仁輪流幫伯伯洗澡、換乾淨的床單,讓個案在隔離病房也能維持基本的清潔與舒適度。在個案解除隔離的那天,伯伯握著我的手說:「從來沒有人對我這麼好,一想到要離開你們,很捨不得!祝福妳們都能平安健康!」我想,臨床工作上的成就莫過於此,病人能夠康復出院,對我們更是莫大的鼓勵!

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今天,台灣地區雖較為趨緩,卻不可掉以輕心!祈禱全球疫情減緩的同時,彼此交流防疫期間的病房經驗,共同研討更精進的防疫流程,時時刻刻做好準備,與時俱進,未雨綢繆,準備好自己,是現階段我們能努力的事,相信我們必能臨危不亂,盡己之力,守護家人,期待雨過天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