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69

緊急救護 守護健康傳播愛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范修平 急診醫學科醫師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大家生活,社交距離增加了,人心距離反而更緊密了。許多人不畏疫情,堅守崗位,共守家園。我是從業18 年的急診醫師,為大家說個身邊的小故事。

疫情緊張的某天早上,檢傷櫃台無線電傳來:「OO 醫院注意,將送名約60歲男性OHCA 註1病患,五分鐘到達,請做準備」,大夥衝進急救室負壓隔離區註2準備,穿上防護衣,準備壓克力插管防護箱與影像喉頭鏡註3。

嗡伊~嗡伊~救護車到達,迎面而來的是附近分隊二位熟悉的高級救護員,身為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的我,疫情初期協助他們制定的高風險病患運送作業流程派上用場。兩人不間斷地CPR,護理師們馬上接手。交班時表示病患吃早餐時無異狀,幾分鐘後卻向後倒失去意識。接獲報案後他們三分鐘就抵達現場,發現病患呈現瀕死呼吸註4沒有脈搏,立即施救、電擊與注射強心劑,路上不間斷壓胸、高達六次電擊及多次注射藥物。看著他們隔離衣下濡濕的汗水,我知道他們竭盡所能搶救。

死神是不等人的,轉頭立即返回急救,電擊-兩分鐘高品質CPR-確認心律,在這三拍節奏的急救華爾滋中,電擊、壓胸、插管、給藥,大夥各司其職地鳴奏著,交織出與死神奮力搏鬥的戰鬥樂章。趕緊啟動葉克膜,請求本軍重砲部隊增援,向死神陣營絕地反攻。當葉克膜團隊到達時,被電擊11 次的病人突然奇蹟似地恢復心跳,眾人一陣雀躍但不敢鬆懈,深怕死神隨時反撲把這攻下的城池要回去。電話中,心臟科醫師建議在心導管準備時,立即安排全身電腦斷層尋找猝死原因。護理師連忙聯絡後續,我則守在病患旁進行復甦後照護。

運送是個大工程,所有人員穿上防護衣:警衛大哥清出動線,傳送大姊推床走特定路線,清潔大哥馬上跟隨消毒,放射師則在病患離開後檢查室內立即清消,以免延誤下位病患。約十分鐘後電腦斷層結果並無發現非心因性猝死原因,也無肺部感染跡象得以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立即往心導管室送,果不其然,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科醫師醫術精湛打通血管放上支架,術後病患轉入加護病房,在重症專責醫師細心照顧下,病患逐漸恢復健康。

兩週後,病患成功脫離儀器並拔除管路,前往探視時一臉疑惑,表明身分後他立即起身致謝,聊起當時病情險峻,消防局到醫院各單位數十位以上人員全力搶救,熱淚盈眶之餘決定全家學CPR,未來可以回饋這份愛給別人。看著他們愉快地交談,我知道我們不只救回一條生命,更挽回美滿的家庭!疫情期間的緊急救護,透過團隊合作,臨危不亂,緊密地環環相扣,守護健康,也傳遞愛的力量!

註1:OHCA 為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的縮寫,意指到院前心跳停止的病患。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資料,108 年全國消防局共運送了20,003位OHCA 病患,其中只有3.7%可以康復出院。

註2:這區域有獨立空間並加強抽風系統,在疫情期間專門處置具有高風險呼吸道傳染的重症病患。

註3:SARS 期間有醫師急救緊急插管時被病患噴出的飛沫傳染而身故。為了避免憾事再度發生,有同事家人主動製作了一個大壓克力箱,罩住床上病患頭部,醫師可以將雙手穿過兩個小洞,隔著玻璃箱操作影像喉頭鏡為病患插管,大幅降低被飛沫噴濺的風險。

註4:瀕死呼吸:部分剛剛心跳停止的病人身上可以觀察到不規則又慢的深呼吸動作,此因血液不再流動造成大腦呼吸中樞缺氧,故發出信號讓呼吸肌進行呼吸動作。有此現象代表剛剛心跳停止沒多久,立即給予CPR 能大幅增加存活機率。